什么叫“怯场”?心理学上把因临场情绪激动而造成回忆、思考发生障碍的心理现象叫怯场。一般的怯场表现为情绪紧张、面红耳赤、心慌、出汗以及回忆和思考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严重的怯场也叫晕场,会大大影响考试,甚至中断考试。
造成怯场的原因有:学习基础差,考试信心不足;害怕出现由于考试失败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平时准备不足,对考场上出现意外情况无所适从等。最直接的原因是临场过分焦虑和恐惧引起的紧张,这种过度的紧张使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出现了一时性的不平衡。
如何预防怯场呢?首先,要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尤其是考场上不要去想考试成败会带来什么结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题的积极行动上。第二,要有信心。信心越足,情绪越平静,注意力越集中,临场就自然不会紧张。第三,要正确对待升学考试竞争,不抱幻想,不存奢望,作好多种选择,以平常的心态参加考试。第四,遇到意外情况要积极补救,遇到难题不要急躁,而要冷静、沉着地对待。对个别实在无法作答的题目要舍得放弃。第五,要了解人脑的机能与保健知识,把努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与保护大脑健康统一起来,从而避免因脑机能因素诱发怯场事故。
一旦考试出现“怯场”,是可以通过人体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功能系统加以克服的。一般可以采取下列方法:一是通过自我暗示方法,尽量克制自己,并对自己说:“要冷静,不要紧张。”二是立即停止答卷,或伏在桌上休息一会儿,此时千万不要想考试的事,直到心情平静下来为止;或闭目休息片刻,做深呼吸;或向窗外远眺片刻,驱散紧张空气。三是适当转移注意力,减弱兴奋中心。如遇到难题而紧张,则立刻去做比较容易的题目,然后再解难题。总之,发生了怯场现象,重要的是不要慌张,尽快自我控制,及时应变,以保证考试顺利进行。
(三)如果一科考试失利怎么办?
考生考完一门学科走出考场后不要忙于对答案,不去讨论难易和得分。考完一科马上和同学对答案,容易产生消极效果,或者因为成功而轻敌;或者因为失败而泄气。因此无必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种弊多利少的行为上。如果意识到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情绪要稳定,不能惊慌急躁,也不用沮丧,因为成败尚未定论,后面要考的科目仍有希望,与其“庸人自忧”,不如振奋精神,放下包袱,集中精力考好以后的科目,把前面的损失补回来。假如后面的科目有些也不理想也应同样采取上述态度,力求把每科的考分争取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