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职艺术硕士>>院校信息>>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召开艺术硕士(MFA)招生、培养工作布置会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招生、培养工作布置会于2008年1月17日下午召开。吕锐副校长、研究生院领导、全国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周华斌教授、相关学院负责人和研究生工作主管副院长、以及导师代表、研究生教学秘书等参加了会议。
 
        研究生院李晓华院长主持会议。各学院分别汇报了 MFA教学、培养情况、学员毕业作品进展情况,并介绍了各自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办法及存在的问题。周华斌教授通报了全国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相关内容,并针对我校MFA培养中的矛盾、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发挥专业优势,加大宣传力度,不断突出我校在广播电视艺术领域MFA人才培养的领军地位。田智辉副院长对2008年我校艺术硕士(MFA)的招生、培养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
 
        吕锐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首先通报了2008年第一次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我校专业学位教育的有关情况,传达和阐释了苏志武校长在会上提出的“立足行业、因材施教、拾遗补缺、项目到人、计划严密、考核到位、追求成果”的MFA培养工作思路。他指出:我校的MFA教育的面向是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专业骨干;从招生阶段开始,就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在学缘、学历、业界经验和声望等方面的差异,招生应在复试阶段严格把关,精心挑选;培养阶段要逐个学生制订和实施培养计划,落实项目负责人,每个专业方向要有专兼职导师团队;培养成效应体现在最后的毕业作品上,要追求卓越出亮点,既要有精英,又要有行家。
 
        随后,吕副校长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研究生院与相关学院要积极合作,共同探讨MFA教育共性平台的建设,要依靠业界高层次人才,组建导师团队,落实管理措施,让兼职导师真正参与指导,发挥作用;要搞好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同时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还要加强“小环境”建设和共享;要有序组织MFA培养,努力探索以建立适合我校特点的MFA培养体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前沿性,使其能够反映业界最新动态;要抓住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工程建设的契机,按照专业方向编写MFA教学用书,填补空白,满足业界急需,引领专业发展;要重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和点评体现我们的专业理念和专业内涵中的无形价值;要建立两级质量跟踪体系,对培养质量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和考核;要切实提高导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促成MFA学员优秀作品的产出,提高我校艺术硕士人才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保持我校在广播电视艺术学领域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不可撼动的领军地位。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在职艺硕讨论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