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5、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其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主要矛盾。
7、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与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理论阐述其对现实的分析。
9、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关系。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实现的可能性与重要性及其意义。
12、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3、理解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6、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17、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实事求是。
18、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9、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对立统一规律。
20、认识的发生和本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22、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23、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24、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4、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5、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27、 试述剩余价值的产生。
28、 试述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29、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30、 垄断的产生及其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3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作用和实质。
3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33、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
参考书: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