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的心理效应,主要在于传递美的信息,有的抽象美术比具象美术在形式美感方面能激起更动人的效应。有些现代主义美术是反映一种意向,它只是搅动人们的情绪,不产生任何美感,甚至使人产生反感、恶感。然而,它可能产生某种启迪、暗示,使人感到有所领悟,也不失为是某种功能。这种美学观上的歧异,也是美术走向多元化的一端。心理机制十分复杂微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和丑的界限,有时难于断然划分,化腐朽为神奇的美术确实存在着。庄周在春秋时代即曾提出把美、丑、怪合于一辙的“正美”,以图“道通为一”。怎样使美和丑的矛盾归于统一,全在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审美的原理和艺术的法则反映现实世界。
就具象美术来说,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的心理而引起的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客观事物的美和人对于美的认识在心理上相互沟通,便产生美感。美感既是在对美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美的感受,所以并不单纯是感官的刺激,它既产生生理的快适感,又有对美的理想在理智上的满足感。美的感受总是生理和心理相统一的审美理想的实现,它使得审美主体得到全身心的美的享受。不同的生活和不同的美术品,各有不同性质的美,有的偏向于感官刺激和情感的牵动,有的偏向于理性的感染作用,两者相统一的关系微妙而细致,是经常不平衡的。这也就造成了美术品形式和风貌的多样性。美感又是复杂的感应过程,它必须依靠直觉感受,而直觉经常和联想、想像、幻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欣赏者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而是超越客观对象,更集中、更理想地进入高层次的境界。通过复杂的形象思维活动所把握到的理性美感,往往比直觉的感受更强烈、更深刻,富于思想性,所以境界更高。体现最真挚情感的美,揭示一定哲理和真理的美,是一种高尚的美感。意蕴深邃的典型美,是一种难能的艺术创造,它和事物的典型性是不同的概念。美的艺术品不等于是生活中典型的东西,而是通过艺术加工典型化了的东西。
美术的欣赏以视觉作为导引,用以维系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美术欣赏的渠道是从外部形式美的感受,由表及里地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到形象的深层。面对作品的美术欣赏进程和面对自然进行美术创造的思维活动有相似处,所以人们在欣赏活动中,往往可以进行艺术再创造,而好的艺术品则往往给欣赏者留有再创造的余地。
审美视觉固然是欣赏活动中的一根主要纽带,但审美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视觉艺术心理以及更广泛的文化心理作用来辅助。审美活动有自主性,文化素养高,对艺术品的理解可能深入;文化素养的偏重,影响着欣赏角度的不同,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审美基础上来欣赏艺术品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好的艺术品,总是能启发观赏者的审美意象,提高审美理想和美感能力,并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不相同的再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极大满足。
人们在艺术中获得全身心的审美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说“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因为人类从孩提时代起就通过美的感官去认识世界,接受教育,它不仅足以陶冶性情,而且影响着人的世界观──增进自觉性,求得自我解放。美的形象教育在美育中有特殊的效用,它和说理教育不同,具有恳切真挚的情愫,所以能摒弃强制性,牵动人的心灵,通过启发良知,从而起到诱导作用。蔡元培主张从胎教入手,一直到婚丧之事,都要以美育的原则来对待,以利于陶冶人的情操,这是他的美育理想。世界上的文明国家,大都在幼儿园、小学、中学设美术课,作为灌输美育的一个环节,大学也在普遍开设各种美术选科。中国制定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针,其中美育既有自身的教育内容,又有催化德、智、体的教育的作用。美术作为美育的一项内容,不但在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在成人、老人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陶养情操,是一种重要的美育。描绘自然界宏观博大的宇宙,细察鸟、兽、虫、鱼、花木的性灵,美术有它的特殊效用,一些山水、花卉、静物作品也有启迪人生的功能。鲁迅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的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的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乃安。”他透彻地阐明了审美作用辅助道德教育的性能和重要意义,同时又强调指明审美活动对人的精神气质有深邃的影响。纯粹装饰性的各种美术设计,也同样起着优美情操、崇大志向的作用。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培养审美情操是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课题。美术在这个领域里可以发挥很大的能量。各类美术品种,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在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地不在灌输审美教育。这对提高精神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美术的功能和效应(2)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备考资料的新闻
- 雕塑种类与形式 [2011-02-28]
- 中国电影理论 [2011-02-26]
- 艺术学音乐编重点考点 [2011-02-26]
- 美术的风格与流派 [2011-02-22]
- 美术类常识基础知识 [201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