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职艺术硕士>>备考资料>>美术>>正文

       以欧洲的美术为例。欧洲的古典主义美术流派,是17世纪时在法国兴起的。这个美术流派的创作原则是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为范例的,它崇尚理性,讲究共性,强调统一,要求表现爱国主义思想。在艺术表现上则要求典雅、均衡、和谐统一。当时,路易十四组建了法国皇家学院(包括绘画与雕塑);普桑成为这个流派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有(阿尔卡迪亚的牧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是大卫和安格尔。他们的绘画发展了古典主义冷静的气质,具有严谨的形体结构、宏伟的场面、隐喻式的主题思想等等。然而,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提倡以感情代替理性,强调内心感受、个人精神,崇尚大自然。《自由神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他以充满运动感的构图、强烈激动的个性、奔放有力的用笔等等表现手段,突破了古典主义均衡而沉闷的构图、严谨而僵化的造型和细致但较呆板的用笔。他创造了热情奔放、强烈生动的格调,在当时法国画坛上蔚然成风。由于这个画派与法国大革命曾有深刻的联系,所以,它自然具有强有力的艺术气质。但是,后期的浪漫主义运动逐渐脱离了现实基础,追求猎奇,沉湎于虚无的幻想和个人的伤感情调之中,便逐渐走向低潮。

       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离开了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的轨道。当时,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大部分知识分子对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社会感到不满,但又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和光明的前途,所以内心徬徨,似乎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城市和工业建设以空前的规模获得迅速进展,伴随着这些社会变化,出现了要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涌现了野兽派、表现派和立体派。野兽派认为“准确描绘并不等于真实”,客观事物是可感觉而不可表现的,因而强调表现主观感受。表现派宣称:“绘画不是说明书,而是表现我们的感情。”进一步强调艺术是艺术家的本能的表现。超现实主义宣言提出:“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建筑在某些联想形式的超现实的信仰上……。”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就是以弗洛伊德“梦的分析”为依据,在绘画中进行梦的纪录。而原来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康定斯基,由于进一步强调艺术家的自我主观表现,主张艺术创作从内心出发,通过非具象的“色彩与形体”诉之于读者的心灵,于是抽象主义绘画宣告诞生。他在1911年所作的《第五号印象》,以明快的原色、流动的线条、跃进的形体,使人眼花缭乱,但不能识别任何具体的形象。他本人甚至认为,“调色板比任何作品都美”。由此看来,现代派表现为重主观表现,重形式新奇,重任意幻想,重直觉本能和非理性等等。用瑞士的一位现代派画家克利的话来概括:“这个倾向就是不去反映物质世界,而去表现精神世界。”一般说来,现代主义美术是脱离或否定客观现实,片面强调主观性;现实主义美术则主张在客观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高度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流派在思想上的根本区别。

       另一方面,现代主义热衷于新的艺术形式的探求。毕卡索和布拉克从塞尚的绘画理论出发,追求多层次多体面的结构的表现手法,用多观点透视代替传统的单一的焦点透视。画出来的作品好像是从敲碎了的镜子中所反映的形象,即所谓“分析立体”。尔后又采用实物拼贴方法,把不同的实物如布片、硬纸片、报纸、树叶、玻璃片等等拼贴在画面上,然后用绘画加工,制作一种具有空间感的想象中的新形态(好像把一些分散了的字母拼成一个词汇),以引起观众的联想。这种作品被称为“综合立体”。后来,60年代前后的视觉艺术(光效应)和机动艺术(动与光的艺术),也属于形式的追求和形态的变革。

       在实际上,现代主义的各种派别是十分复杂的。他们的作品离奇诡谲,神秘怪诞,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好像万花筒一样不断地处在变化之中。虽然它们都反传统,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世界,但彼此之间差异很大,甚至相互矛盾。有些作品也多少曲折地反映了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且有所揭露批判,但是往往局限于渲泄个人郁愤的情绪。有的如达达派对一切社会制度采取否定的态度,甚至对艺术本身也予以否定。于是杜桑的尿盆居然也作为雕塑作品公开展览。有的如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因为受到弗洛伊德下意识学说的影响,内容多数是不健康的,或是荒诞诡秘,或是色情的暗示。他们在艺术表现形式的探讨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没有任何常规的约束。对于这样复杂的艺术现象,我们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具体地、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备考资料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