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考试像“走秀”
“小品是重要的考试环节,你就看吧,瞬间想出来的小品那真是笑料百出。但是能够看出来,现在的孩子生活阅历很单薄,他们能够演出来的东西基本上跟他们看过的电视剧成正比。表演是硬碰硬的功夫,不是临考试前突击就能练出来的,有些考生穿得复杂无比,走路都怕她摔着,但是做第一个动作就露了馅儿。”
北电表演学院赵宁宇教授参加了今年北电表演学院的招考,他认为:“能够进入三试的大多具备相当的实力。不过,对比往年招生的情况,有些事情还是能够引发一些感慨的。就拿形体考试来讲,如今,考生们也要做做舞蹈、戏曲、武术等展示,可水平普遍不乐观。由于形体考试的主要部分是规定动作,自选项目并不是必需的,只要规定动作完成得好,就可以拿到形体考试的分数。自选项目完全是自我展示,假如该考生形体极为出色,在规定动作部分应该能拿到很高的分数,再做自选项目,其效果取决于考官的印象。可是有形体不行的还非要展示那‘三脚猫’式的所谓‘形体特长’,这就要倒扣分了。这话我一遍一遍地说,劝实力不够的考生不要上去白白受损失,可是许多人就是不听,踊跃冲上考场展现‘特短’,令人哭笑不得。”
今年考场上的另一现象是——“功夫不够,服装凑”。赵宁宇教授说:“很多考生花了不少钱,定做了专业的演出服,想当然地认为服装好,总能多得点印象分吧。殊不知,这些考官哪个没见过上万名考生,还能看不出来包裹在精彩服装下的稀松本领?二来,具备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进行舞蹈、戏曲等形体表演时,最方便的着装是练功服,因为不束缚人的身体;而演出服有着种种为了美观而不利于形体展示的设计,没有更加高超的形体功夫,单靠服装是不行的。结果,考生上去,大裙子没转起来,先磕磕绊绊;紧身衣勒得人缩手缩脚,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
缺乏艺术创作的真诚
北电某招考老师在本院表演三试结束后,又去观摩了兄弟院校的三试。他说:“看考场上的面孔,也有一些熟悉的。出色的在哪里都出色,平庸的在哪里都平庸,考生总是这样。看着这些为了自己理想拼搏的考生,我一面为他们鼓劲加油,一面暗暗忧虑,为什么现在的考生越来越业余呢?”
如今,“艺考”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产业链,有很多人帮助考生揣度学校和老师的口味,对考生进行辅导和训练,帮助考生考取艺术院校。这种辅导和训练的结果,使得绝大多数考生的行为言谈均显得训练有素,唯独缺少了艺术创作最关键的东西——真诚。对白是设计好的,语气是设计好的,考生们按照辅导和想象的说法给了老师一个“满意答案”。他们不用自己的心灵进行感受和思考,他们以为一定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
“按照个人的经验,我已经不太重视小品表演的考试,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有能力按照套路表演小品,甚至非常了解哪个地方要爆发激情,哪个地方要寻找笑点,效果看起来也都不错。可惜,这些表现都很廉价,没有价值。我更重视和考生们的交谈,虽然其中也有矫饰的成分,但真的东西要多很多。摄像机是不掺假的,当孩子们说真话的时候,他们脸上浮现出人性的光辉,是一般人靠演技演不出来的。几乎每一个说真心话的考生,都显得那么有魅力。考生们太了解专业考试了,于是他们尽一切可能寻找对付考试的技巧,却大多忽视了通过考试的关键,那就是全身心地体现出自己对这门艺术的爱,痴迷的爱,用生命去追寻的勇气——这样的孩子来一个我们要一个。”这位老师的话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