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高考>>备考资料>>美术>>正文

 

      七.东方的素描:

        1.西方人认为,纯素描在远东极负盛名,多数的中国及日本艺术家都只作所谓的毛笔素描,他们不采用不透明的颜料,而以直接的笔触造成整体。在波斯--瑞札,阿巴西(

      riza abbasi,1565年)也同样不用颜色而以书法线条来表现创作,把其思路幻想透过笔和刷子表现出来。

        2.我国的山水,兰竹,花鸟,水墨画,实在完全是一种素描,自由潇洒素雅的感觉。虽然寥寥几笔,可是这里面也含着与油画同样的条件。也要有气韵,有强弱,有力量。

        3.中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出现了素描,到汉朝末年,以线描为其特色的壁画已有很多,北魏和唐朝以后,中国素描画即相当普遍地出现在绢、纸和册页上。

 

      八. 艺术家对素描的态度:

          不少艺术家曾临摹其它艺术家的素描,如鲁本斯 (rubens;公元1577~1640年)、林布兰特

      (rem.brandt;公元1609~1669年)及梵谷 (van

      gogh;公元1853~1890年)。临摹者藉素描以学习人师的风格及语汇,以便再创高峰。这是学习素描极重要的一步,也是准备作画的不二法门。以下是艺术家对素描的态度:

        1.一种特殊风格:窦加(degas),罗特列克(lautrec),梵谷(van gogh)

        2.兴趣:林布兰(rem.brandt),哥雅(goya)

        3.复制用:杜米埃(daumier),季斯(guys)

        4.为鉴赏家而作:卡拉齐(caracci)兄弟,保罗.布利尔(paul bril),拉法吉(lafage)

        5.用素描作馈赠:米开朗基罗

      九.常用的素描用语:

          1.明度:色相明亮或沉暗的程度。

          2.比例:一部份跟另一部份或整体在量或尺寸方面的关系。

          3.构图:各部份的一种配置法,依照经过设计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复的体系去安排。

          4.轮廓线:描述前进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5.平衡:在设计或绘画里,各项元素达到均衡的状态。

          6.线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个面的断续线。

          7.立体表现法: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以创造实体形式的错觉效果,使物体有三度空间的特质。

      十.教学时的观念引导:

          认识素描中的明暗

        1.何谓明暗:(任学生自由联想发挥,唤起旧经验)

        2.明暗产生的原因: 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才会产生明暗; 没有光,我们的眼睛将看不到任何东西。

        3.明暗的基本法则:

          (1).光源直射处(向光)是明亮部。

          (2).光源照射不到之处(背光)是黑暗部。

          (3).反射光所形成的是中间灰色部分。

        4.利用铅笔表现明暗的方法:

          (1).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笔触及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

          (2).笔触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乱。

        5.铅笔画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项:

          (1).初学时往往总觉得画一笔不满意时,就马上用橡皮擦去了,第二次画得不对时又再擦去,这是最不好的习惯。一则容易伤害画纸使纸张留下疤痕,再则画时就越画越无把握了,所以应极力避免。

          (2).当第一笔画不对时,尽可再画上第二笔,如此画时就有一个标准,容易改正,等浓淡明暗一切都画好之后,再把不用之处的铅笔线,用橡皮轻轻擦去,这样整幅画面就清楚可爱多了。

          (3).其实画面上许多无用的线痕,通常到最后都会被暗的部份遮没了,我们只需把露出的部份擦去,这样也较为省力。同时不用的线痕,往往无形中成为主体的衬托物,所以不但不擦去无害于画面,有时反而收到无形的效果,这是我们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6.画面宾主表现:

          (1).前面的,较近的东西,都应表现得强烈而明确;后面的,较远的东西,都应表现得柔弱而模糊。

          (2).主体应表现得明确显著,从属的客物则应以衬托主物为目的。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美术高考资料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