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匆匆而过,回顾过去的一年,恍若隔日。
在各级主管部门的认真监管和大力支持下,在各承办以及主办单位的积极努力下,2006年的美术考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现就有关情况进行简要总结。
一、规范严谨是美术考级顺利开展的前提
综观2006年的美术考级工作,规范严谨贯穿在美术考级各个环节中,在宣传、招生、考试、评审、发证等一系列工作中,都严格执行《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规范严谨不仅是政策法规的要求,同时也是美术考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考级工作的不断深入,艺术考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逐渐被社会所认知。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的美术考级而言,除了在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传承历史文明、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外,就具体的社会功用来说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在一些省、市、区,美术考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与小升初、中考挂钩,采取适当加分政策;对专业艺术院校生源基础教育和生源质量有促进作用;调动服刑人员改造的积极性,一些地方服刑人员把取得美术考级证书作为减刑的重要条件;持有美术考级证书在有的国家可免除部分学费。
二、二〇〇六年美术考级基本情况
2006年的美术考级工作,同以往相比,不仅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而且数量也有了大幅增加。2006年美术考级考生人数达到43861人,较上一年增长19%。其中书法19213份,占总数的43.8%(书法中软笔书法16600份,占37.8%;硬笔书法2613份,占6%);国画6535份,占总数的14.9%;西画18113份,占总数的41.3%(其中素描10313份,占23.5%;速写1155份,占2.6%;水粉2015份,占4.6%;水彩4514份,占10.3%;油画26份,占0.6‰)。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的美术考级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考级人数逐年攀升,2004年32000人,2005年36600人,2006年43861人,每年均有20%左右的增长幅度。
2、 考生年龄跨度大,下至三四岁的儿童,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均有。
3、 参与考生涉及层面广,从少年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在职美术爱好者,到离退休老人等,涉及社会的不同层面。
4、 考级地域辐射广,除覆盖中国广阔疆域外,在海外也有考级机构。
三、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开海外美术考级之先河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只有中国的美术考级形成了一个囊括书法、中国画、西画等中外美术十几个专业的完整体系,且专业不断增加,内容逐渐丰富,考级标准日臻完善,已具备了向海外发展的专业基础。
中国文化在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在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更是引起了外国人浓厚的兴趣。由于美术考级对场地、设备要求不高,易于操作,因而使其在海外拓展更具可能性。为了给海外朋友提供一种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经过各方面的努力,2006年7月,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的美术考级已经走进了澳大利亚。美术考级既是一种推广普及,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今后的若干年内,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要继续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积极推进海外美术考级业务的发展。
四、2006年美术考级相关会议
1、2006年4月全国美术考级工作会议
为推动美术考级事业的健康发展,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于2006年4月1日至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美术考级工作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美术考级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文化的积极意义,与会人员还就美术考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合理兼顾、专业性与普及性的协调统一进行了广泛探索。会议总结了2005年的美术考级工作,并对2006年的美术考级工作进行了部署。
2、2006年9月第二届中国美术考级高峰论坛暨2006年全国美术考级座谈会
第二届中国美术考级高峰论坛暨2006年全国美术考级座谈会于2006年9月20日至2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会议除进一步肯定美术考级的意义外,还就规范美术考级行为、美术考级的专业化、国际化、美术考级中存在的问题、美术考级与美术培训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还就美术考级培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在西部地区推广发展艺术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为了推动甘肃美术考级活动的开展,促进西部素质教育的推广普及,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向甘肃省艺术学校赠送了美术考级系列教材50套。
五、美术考级教材建设
2006年出版的美术考级系列教材有《速写》、《中国画人物》、《素描》、《水粉》等四册。截止到2006年底,已完成最后两个专业(《油画》《中国画山水》)的修订,2007年4月底之前完成出版工作。同时,为了适应国外美术考级发展需求,2006年10月开始已组织人员编写海外版美术考级教材。
六、美术考级培训教师资格证书班
为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普及美术教育,提高美术培训教师的业务水平,规范美术培训专业行为,推动美术考级工作的健康发展,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于2006年8月和2006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及第二期美术考级培训教师资格证书班。迄今为止已有四十多人从资格证书班结业。
七、加大美术考级宣传力度
2006年在美术考级稳步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2006年9月8日北京晚报作了整版报道;2006年9月26日文化报美术周刊整版刊登了题为《共话美术考级,畅谈素质教育》的整版宣传报道;2006年11月11日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中国艺术报刊登了整版题为《让美术考级承担一份责任》的文章。这些报道不仅扩大了美术考级的影响,也加深了人们对美术考级的了解,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八、美术考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未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报考级别
从考生报考专业级别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有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级别报考,仍存在盲目报考、级别偏高的严重问题。2006年报考高级别的考生数量很大,但相对而言考生水平普遍有差距。盲目虚高报考的后果,一方面容易引起考生对承办机构的误解,另一方面也给评审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申报级别与评审结果落差太大也会影响考生、家长和教师的积极性,建议各机构依据大纲和教材,提醒考生慎重报考。
2、部分机构对美术考级还欠缺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部分机构尚不十分了解美术考级工作的具体流程,例如不填写试卷登记表、报名表和试卷对应不上、报名表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等等,这给考级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希望能够加强美术考级政策法规及工作程序的学习。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考级中心在工作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为了美术考级今后的发展,欢迎各位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以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传承历史文明、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规范考级行为,提高考级质量,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考级中心
2007年3月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