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对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作用与意义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也正是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舞蹈班,进行舞蹈学习和训练。在这里我想从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简单论述舞蹈对少年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真正促进其健康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进行科学化教学训练的北京舞蹈学院少儿舞蹈考级。

   舞蹈有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一)舞蹈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运动可以使新陈代谢显著增强,从而促进了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是骨骼的生长时期,运动可增加骨的血液供给,使骨组织能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运动又能给生长骨骼的骨骺以适当刺激,从而促进骨的生长。因此舞蹈训练促进少年儿童的身高增长。据统计调查,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

   (二)舞蹈训练能够改善少年儿童的形体,带来美的改变。人体的形态与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由遗传决定。但是,后天的影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舞蹈训练可以使身体变得挺拔,克服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科学化、规范化的舞蹈训练还有助于少年儿童身体各围度的均衡发展。研究表明,同性别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体各部位的围度测量指标要更匀称。经过舞蹈训练,关节的活动幅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关节灵活性的提高,使人的动作舒展优美而协调,从而姿态优美动人。舞蹈训练还可使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韧带等得到拉伸,变得纤长而有弹性,主要运动肌肉的力量得到提高,增加肌肉的横断面,减少肌肉上覆盖的脂肪,使其匀称而有线条,从而增加了美感。

   (三)舞蹈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舞蹈训练能够改善心肺系统结构和功能,提高了心肺系统对运动的适应水平,这将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降低血压和增加骨骼密度,同时使人精力和体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劳。

   (四)舞蹈训练还会使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的改善,促进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各种感觉功能的提高,促进思维与智力的发展,改善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使大脑更灵活、健全和细密,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

   (五)舞蹈能够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经过舞蹈训练,少年儿童的力量、柔韧性、控制、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这使少年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把握与运用身体,准确无误完成日常行动或特殊形式的身体运动,做出各种动作,敏捷地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以避免身体伤害。

   (六)舞蹈能够促进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舞蹈使人的听觉、动觉等几乎所有感觉器官都发挥作用,整个身心都投人了进去,生命机能得到了总动员。因此,能够发泄情感、驱散郁闷、缓解亢进的肌张力和精神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使人感觉心情舒畅,从而稳定情绪,改善心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舞蹈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迟缓、粗心大意、动手能力差、运动笨拙、协调能力差、胆小、敏感、情绪不稳、自信不足、计算粗心、阅读多字少字以及自闭症、孤僻、多动症、自卑等,经过舞蹈素质训练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少儿舞蹈教学训练的科学化

   舞蹈对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良性效应,需要科学化的教学训练才能实现。舞蹈教学训练的科学化,是实现舞蹈教育最终目的的前提与基础。而舞蹈教育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少儿舞蹈的教学训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和组织,以及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使用等方面,都必须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定,避免教育的“成人化”。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训练的效果,才能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真正发挥舞蹈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功效。如果忽视科学的指导,势必降低训练与教学的效果,甚至导致损伤和有损于身体健康。

   少年儿童具有不同于其它年龄段人的身心特点。首先,在身体形态方面。他们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此阶段骨骼富有弹性,但坚固性差,不易骨折但易弯曲变形。由于器软骨尚未完全骨化,进行合理的专门训练,能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幅度。但负重过大,可使骨髓部损伤或过早骨化,则影响身高。因此,舞蹈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舞蹈训练,帮助学生培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训练中注意对身体各部分的全面训练,多进行对称练习,否则易造成发育不均衡,脊柱变形等。2.少年儿童脊柱生理弯曲小于成人,缓冲作用较差,故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跳练习,练功室内若没有木地板就不要做大量的弹跳训练,否则会对下肢骨化点产生过大和过频的刺激,易引起骨化点过早骨化或软骨损伤,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3.不宜过多进行快节奏、大幅度、高强度的扭胯摆臀动作,否则会影响髋部的正常发育,使得成年后髋臀部肥大而影响形体美。另外,少年儿童的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软骨较厚,所以关节的活动范围大于成人。在这个时期,宜进行柔韧性练习。但少年儿童的关节牢固性差,容易发生关节韧带的扭伤、关节脱位等。所以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在发展关节柔韧性的同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软骨病及关节的损伤。其次,在身体机能方面。少年儿童的心肌纤维较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心脏收缩力弱,血压反应不稳定,植物性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因此负荷不能过大,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少儿的胸廓狭小,肺活量较小,呼吸肌力量弱,因而呼吸深度浅、频率快、最大吸氧能力和每次心跳的吸氧量较低。因此,在教学中应教学生呼吸的方法,使学生作到呼吸与动作的正确配合。另外,少年儿童大脑皮层中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是不均衡的,兴奋过程占优势而抑制过程相对较弱,因此,兴奋过程容易扩散,做动作时,多余的动作多,动作不够协调精确。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易疲劳也容易恢复。童时期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形象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而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的语言思维能力差,分析综合能力还不完善。因而在教学中,教法上应多采用直观形象的示范动作,精讲多练,以及多采用简单易懂和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讲解。内容上要生动活泼,多样化,避免单调的训练内容。多安排一些短暂休息,避免产生疲劳。再次,在身体素质方面。研究证明,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敏感期。7-10岁孩子是柔韧、灵敏素质处于自然增长率最快的时期;10-12岁女孩,12-14岁男孩是速度、耐力、力量处于自然增长最快时期;舞蹈训练中要抓信这些年龄段进行相应身体素质的提高训练。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教材的科学性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专心的专家和教师们,总结了五十多年专业舞蹈教学的经验,并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结合少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编写《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从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套教材内容的选择、安排和组织,以及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使用等方面,都遵守了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守了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则,因此保证了教学训练的科学性。

   例如,这套教材注重少儿的年龄特征,把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一些基元素、韵律、舞姿、动作和舞步,按不同年龄划分为13个等级,每一等级的内容与方法符合相应年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在注重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了优化身体形态的训练。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的系统与训练,不仅能够使孩子们获得舞蹈知识与技能,提高孩子认识美、掌握美、展现美的艺术品质,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更加健康而美丽。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