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
A组第1题:
1.要谈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就先要说一下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展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情趣。它有以下两个方面:
(1)艺术作品内容的民族精神、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展示,即题材与艺术家对题材的认识、评价及思想感情,即主题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题材与主题是艺术作品的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艺术的民族性从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两方面表现艺术作品内容的民族精神。舞剧《丝路花雨》中的敦煌舞姿呈现了我国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特有的S形曲线特征,很有民族性。
(2)艺术作品形式展现民族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情趣。艺术作品的形式有内容诸要素的组织与结构,即组织结构与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即艺术语言。艺术作品通过这样两种内在和外在形式来展现民族性。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艺术的民族性就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艺术的民族性是多元的,各个民族的艺术风格是有差异的,正是有了艺术的民族性才有了多彩的世界艺术。
2.接下来我们谈一下艺术的世界性。
(1)艺术的世界性是宏观的概念,它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展现的,是通过艺术典型形象获得受众普遍认可接受的艺术作品。
(2)大千世界,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各具特色且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如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引起了世界性的共鸣,他另一部取材于《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也得到广泛的认可。
(2)大千世界,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各具特色且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如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引起了世界性的共鸣,他另一部取材于《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也得到广泛的认可。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可以认为是相互联系的,是辨证统一的。
(1)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多样性与同一性的统一。民族性表现出了多元性,世界性表现出了同一性。
(2)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民族性可以看成个性,世界性可以看作共性。
(3)艺术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艺术的世界性通过民族性表现。
(4)不能孤立地分离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这样会造成盲目排外,与忘本两种不良影响与结果。
(2)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民族性可以看成个性,世界性可以看作共性。
(3)艺术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艺术的世界性通过民族性表现。
(4)不能孤立地分离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这样会造成盲目排外,与忘本两种不良影响与结果。
4.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影响,在世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民族的交流日益增加,在艺术领域,如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作品《乱》就取材于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新好莱坞电影代表《邦妮与克莱德》借鉴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精疲力尽》。
5.总之,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要通过展现民族的精神来表现民族性而不是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这个低级层次,要通过生动的图画即艺术形象,特别是最优秀、最成功的艺术典型来表现民族的审美特征与审美情趣,即越有民族性的,越是世界性的。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相辅相承的。
A组第2题:
A组第2题:
在现代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艺术”这个既具有大众传播功能,同时又有着千百年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的抽象名词,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艺术的养分,需要艺术的熏陶;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纷纷投身到了专业的领域进行学习和深造,以求提高个人的艺术审美与艺术创造能力。这样一来,基础的训练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
列举以下几个例子进行分析和论述:
1.舞蹈:舞蹈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艺术门类之一了。它的基础训练对舞者本身要求十分严格,同时训练既枯燥又辛苦。一部优美的芭蕾舞剧能够使人们享受视觉的盛宴,台上几分钟精彩的表演,不仅让人赞叹、折服,更让人感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如果没有扎实的舞蹈功底,怎么会跳出那些既高难又优美的舞姿呢!没有扎实的舞蹈技巧,又怎么会加深那些舞者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呢!没有扎实的基础训练和文化内涵,又怎么能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呢!
众所周知,艺术创造力的提高,离不开扎实的基础训练。
众所周知,艺术创造力的提高,离不开扎实的基础训练。
2.声乐演唱:声乐演唱,对于一个声乐演唱者来说,需要天生一副好的嗓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那么只有好的嗓子,而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盲目地、采用不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练习,重者会今后再也唱不了歌,轻者会在对作品的理解上产生错误的想法,所以拥有一副好嗓子,如果没有掌握基本功,想唱好歌就是空谈。显然,扎实的基础训练对声乐演唱者是最起码的要求之一。大家都熟悉、喜爱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他们二位在世界的声乐领域都有着享誉世界的声望,无疑,他们的基础训练是十分扎实的,大到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和控制,小到一个小小的休止符,这些都能体现一个歌者真正的艺术魅力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底和基础训练。扎实的基础训练不仅对提高我们艺术创造力起到决定成败的作用,也促使自己更加重视与艺术相关的其他门类的修养。
综上所述,艺术的基础训练,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而且对我们更好的学习“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艺术创造的能力。当然扎实的文化底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到这样,祖国的艺术之花才会夺目绚丽,光彩照人。艺术需要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让我们为自己艺术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上述就是基础训练对于提升艺术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A组第3题:
我们的世界是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抛开任何一段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对于艺术来说,“继承、发展、创新”的观念无不是对我们世界的一种“概括性”解释。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下子凭空产生,就像艺术史上的著名运动的发生,派别的产生一样,看似突然,但确离不开与该事物(事件)相关的历史沉淀与前期积累。
以欧洲绘画为例,它走过了史前、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现代派等诸多流派。每一个派别产生都是对它前面艺术成果(即传统)批判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就像文艺复兴的产生,它的传统是中世纪的黑暗和压抑,这就使人们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需要一种清新的艺术观念与形态,而文艺复兴前期的科学家与艺术家们为新艺术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与技术的支持(如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这样才有了文艺复兴时艺术的辉煌。同样就我们中国艺术而言,也同样甚至更加重视传统。大家都知道中国绘画与书法从来都讲究”笔墨传承”,就书法而言,横画怎么写竖画怎么写,书法的布局,章法怎样弄,这绝对不是天马行空的想像就可以做得好的。它有它的“法度”,而这种“法度’’的产生又是经历了历朝历代,对从甲骨文到篆隶、行楷、草等书法形态提炼与总结的结果,再把这些“形而下”的方法上升到“形而上”的美学高度,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美学精神与人生态度。这就是传统。
对于艺术传统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只批判而不继承谓之“过激”,过激必定带来破坏,而只继承不批判谓之“过迂”,过迂必定带来艺术的停滞不前。两者都是有害的。
综上所述,艺术的基础训练,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而且对我们更好的学习“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艺术创造的能力。当然扎实的文化底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到这样,祖国的艺术之花才会夺目绚丽,光彩照人。艺术需要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让我们为自己艺术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上述就是基础训练对于提升艺术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A组第3题:
我们的世界是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抛开任何一段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对于艺术来说,“继承、发展、创新”的观念无不是对我们世界的一种“概括性”解释。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下子凭空产生,就像艺术史上的著名运动的发生,派别的产生一样,看似突然,但确离不开与该事物(事件)相关的历史沉淀与前期积累。
以欧洲绘画为例,它走过了史前、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现代派等诸多流派。每一个派别产生都是对它前面艺术成果(即传统)批判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就像文艺复兴的产生,它的传统是中世纪的黑暗和压抑,这就使人们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需要一种清新的艺术观念与形态,而文艺复兴前期的科学家与艺术家们为新艺术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与技术的支持(如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这样才有了文艺复兴时艺术的辉煌。同样就我们中国艺术而言,也同样甚至更加重视传统。大家都知道中国绘画与书法从来都讲究”笔墨传承”,就书法而言,横画怎么写竖画怎么写,书法的布局,章法怎样弄,这绝对不是天马行空的想像就可以做得好的。它有它的“法度”,而这种“法度’’的产生又是经历了历朝历代,对从甲骨文到篆隶、行楷、草等书法形态提炼与总结的结果,再把这些“形而下”的方法上升到“形而上”的美学高度,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美学精神与人生态度。这就是传统。
对于艺术传统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只批判而不继承谓之“过激”,过激必定带来破坏,而只继承不批判谓之“过迂”,过迂必定带来艺术的停滞不前。两者都是有害的。
A组第4题:
艺术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艺术来源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加之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使艺术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1.艺术的认识功能。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使人认识到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真实面貌。因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认识社会生活。艺术的认识功能的特点是,艺术的认识是全面的认识,不是片面的认识。艺术的认识是近似的认识,不是精确的认识。
艺术的认识功能主要表现在:1)通过认识功能,可以使人认识到自然世界的形象色彩。2)通过认识功能,使人认识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本质特征和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3)通过认识功能,可以使人认识到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方式。如,马王堆出土的汉墓有两件纱蚕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罩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华丽纹式若隐若现,令人叹为观止。通过这件蚕衣可以使人认识到汉代的审美观,了解社会生活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这是艺术的认识功能。
2.艺术的教育功能。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使人对社会、对人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因为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对生活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也是包含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艺术的教育功能的特点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1)通过教育功能可以使人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净化。2)通过教育功能,可以使人产生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3)通过教育功能,使人产生对苦难的同情和邪恶的愤慨。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表达了作者对把西班牙陷入痛苦和死亡海洋之中的好战集团的愤怒和鄙视,这是毕加索式的哀悼,也教育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艺术的认识功能主要表现在:1)通过认识功能,可以使人认识到自然世界的形象色彩。2)通过认识功能,使人认识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本质特征和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3)通过认识功能,可以使人认识到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方式。如,马王堆出土的汉墓有两件纱蚕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罩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华丽纹式若隐若现,令人叹为观止。通过这件蚕衣可以使人认识到汉代的审美观,了解社会生活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这是艺术的认识功能。
2.艺术的教育功能。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使人对社会、对人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因为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对生活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也是包含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艺术的教育功能的特点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1)通过教育功能可以使人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净化。2)通过教育功能,可以使人产生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3)通过教育功能,使人产生对苦难的同情和邪恶的愤慨。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表达了作者对把西班牙陷入痛苦和死亡海洋之中的好战集团的愤怒和鄙视,这是毕加索式的哀悼,也教育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3.艺术的审美功能。这是艺术的最本质,也是最普遍的功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同时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起到了陶冶情操,净化品德和人格的作用。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也是通过审美功能发挥作用的。
艺术的审美功能的特点是:1)通过艺术的欣赏活动,使人获得超功利的快感。如欣赏《蒙罗丽莎》时的精神享受。2)使人获得普遍的快感。普遍的快感是不仅仅由优美而产生美感,悲壮、祟高、滑稽、悲剧也会产生美感。如欣赏曹禺的《雷雨》。其人物形象深刻、饱满,作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激烈的情节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令观众的心也随着剧情、人物久久不能平静,进而产生美感享受。总之,艺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它能使人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全民的精神素质。
艺术的审美功能的特点是:1)通过艺术的欣赏活动,使人获得超功利的快感。如欣赏《蒙罗丽莎》时的精神享受。2)使人获得普遍的快感。普遍的快感是不仅仅由优美而产生美感,悲壮、祟高、滑稽、悲剧也会产生美感。如欣赏曹禺的《雷雨》。其人物形象深刻、饱满,作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激烈的情节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令观众的心也随着剧情、人物久久不能平静,进而产生美感享受。总之,艺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它能使人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全民的精神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