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何一门艺术的掌握和运用,都要从“会”入门,即会了。进而求对,即对这门艺术的技术部分按其特有规律予以掌握。但是,对一门艺术做到巧妙的运用,展示其特有风范和魅力,那就需下一番力气,才能令人叫绝。

  国际标准舞,在国际上是一门竞技性很强的舞蹈。我国舞者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和比赛,多数舞者已解决了“会”和“对”,部分职业舞者和教师已经开始学习和运用技巧,并取得不少的成果。

  本文就国标舞技巧和节奏的运用,论述一些有关问题,供大家参考。

  目前国内赛场摩登舞舞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动性差,力度和速度的对比性不强,内在感觉和外在表现脱节,上身线条与下身底盘不协调,很明显是缺乏技艺和功力的一种现象。

  理论上讲,通过国标舞的各级考牌和职业考级,只解决基本技术的规范,在赛场上竞争还需要有高超的技艺和扎实的功力。提高技艺和功力有诸多方面,就目前我国舞者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技巧和节奏的运用。

  在实践中,摩登舞应加强流动感,尤其是有升降的舞种。在这方面我们确实不如欧洲舞者。原因在哪里?是形体不如人家,还是功力不到家,依我看是方法问题,是技巧问题。如华尔兹舞,要做到流动感强,步幅就需加大,那么力量从那里来,就是一个普遍的技术难点。但是,方法运用得当,又能解决这个难点,我认为就是技巧。其实在跳华尔兹时,很多人不会或是不注意运用第三拍结尾的下降,往往把这个下降一带而过,只是足跟一落地急着就出脚,去找第一拍下降的重音节奏。这种方法肯定流动性差,步伐移动不开,身体的重量和地板的压力没完全形成发力点,上升的身体就没有力量的支援,摆荡的身体线条显得不饱满,上下身容易脱节,力度和速度也出不来。反之,我们如果紧紧抓住这第三拍的后半拍,即第三拍结尾这个下降,使身体着实地降下去,即足尖、足跟、膝关节下降,并和地板形成压力,再移动身体,然后再去跳下一个第一拍的重音下降,就会把身体流动起来,而下一小节的重音下降会更从容地找到压力,把身体摇摆起来。当然,运用这种技巧必须把华尔兹的音乐首先弄懂。不能只会跳三拍,应当会跳六个半拍,因为华尔兹的升和降是在半拍中运用的,这一点很重要。

  狐步舞的流动感比华尔兹更强,步伐的幅度更大。如何把这种特性表现出来,运用什么方法才能体现出它的风格,这个问题在众多的舞者中,仍然是个难于把握的难点。在舞者及众多教师中,从理论到实践没能很好的解决。其中一个主要的论点就是把赛场和课堂的界限混同了。课堂的教学是按教科书的要求去教课,按国际规范授课,在技术规定上不允许有丝毫的改动。如雨步,在节拍上一定是:sqq。但是在赛场上,为了跳得更好,更漂亮,更有风格和魅力,在不改变4/4节拍的原则上,运用qsq口令跳雨步,会跳得更舒展、大方,而且会跳得“行如流水”。由于在实践中,很多舞者在赛场上跳的雨步运用的是sqq,就显得运步急促,常常拖节奏或不在节奏中。这些情况在以往的赛事中我们经常见到。除去不会运用节奏之外,在技术上也仍然存在缺陷,那就是第二拍没有急升,拖了节奏。这样的结果,当然动作流动不畅,狐步舞的“行如流水”风格也无从谈起。不但雨步运用qsq节奏,狐步的所有动作,包括花步都应用这种口令,其“行如流水”风格才能得到充分表现。

  狐步第四拍的后半拍下降,仍是值得注意的技巧,它和华尔兹第三拍后半拍的下降一样,一定要把膝关节降下,通过足尖、脚踝的压力,把身体运动出去,再接下一个下降运步,这就足以把步伐加大,增加流动性,使动作更飘逸、潇洒。

  关于探戈,如果跳得阳刚有力,需要由内在阴柔加以控制。如做行进连步,先要有发力的准备,然后才发力完成側行。这个过程是由相对位转换成側行位,由阴柔到阳刚的表现。在口令运用上,一般为qq,如果用 &s会更好。走步的一般口令运用是ss。如果用 &s、&s,&起步,s身体到位。把s一拍分为&半拍,s半拍完成一拍,动作就会跳得更轻松。

  快步不能快跳,应当慢跳。要想把快步跳出慢步,要在s节奏的时值上跳足它的时值。往往我们在跳s慢步时,口令喊的是s,实际跳的是q。其表现是足尖、踝、膝没有压下去,移动脚没有从主力脚内側经过,时值不足,移动就加速了。即所谓快步快跳。由于下降压力不足,上升的摆荡没有力量,想快也快不起来。快步不快,慢步又慢不下来,快和慢形不成对比,这是一般常出现的毛病。

  在维也纳华尔兹的跳法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外缘前进时的第二步,应当是前进步,而不是自转步。如果做自转步,移动的步伐出不去,流动性就小了。另一个流动性差的原因是节拍时间的平均使用,没能运用好第一拍的重音。如果把第一拍的重音时值作一拍半时值去运用,第一步的移动就能加大幅度,同时压力也会随之加大,这对摆荡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