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配合练习

  1、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对四分音符练习 。这条练习包括了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左手的四分音符及和弦,都是乐曲中常用的几种音符,把这几种音符练习好了,就为以后练习各种乐曲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条练习的关键还是努力使八分和十六分音符节奏很均衡、准确。十六分音符的奏法是在击拍点上奏前半拍的后两个十六音符,击拍动作往上抬时奏后半拍的两个十六分音符,四个音的时值要保持一致,不让任何一个手指提前或滞后按键。在欢快活泼的乐曲中,十六分音符的运用的较多,把这条练习练好了,才能为演奏好各种欢快、活泼的乐曲创造必要的条件。

  2、《摇小船》使初学琴的小朋友很快从练琴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我们就从这一首最容易掌握的儿童歌曲开始双手配合的乐曲练习。右手都是原位指法,一个手指负责一个琴键,不用转换把位,而左手则是用三指按c低音,二指按c的大三和弦每个四分音符按一下键,直到乐曲结束也不变换和弦和指法。双手的节奏基本一样,只是在右手奏二分音符时,左手仍然坚持奏和原来一样的四分音符。而且在演奏乐曲时更要注意音乐表现,把乐曲要求的轻快有力,节拍重音等通过风箱,触键表达出来。

  3、《脚踏水车唱山歌》(小学音乐课本第2期49页) 这首乐曲右手仍然是原位指法,不用转换把位。只是在从三小节开始后,大多数的小节的第一拍都增加了两个八分音符。左手的第四和第七小节转到了属和弦,即c音垂直上方的g音及和弦。演奏时右手第一个八分音符和左手第一个四分音符同时发音,第二个八分音符在左手四分音符的后半拍发音,第二拍都是四分音符则同时发音。 左手则要在第四、第七小节时向垂直上方移动一个位置,下一小节再回到c音和c大三和弦的位置。

  4、《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哈萨克民歌 这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哈萨克民歌,技术难度也不大。前半段还是原位指法,只是在后半段把音域提高了八度,从中央c音,也就是小字一组的c音往下数八个琴键,两个黑键的上方即是c调的高音(i)。使用这一段音域是为了让小朋友更熟悉手风琴右手高低音的位置,使这首简单的乐曲的音色更丰富、更好听一些。 演奏时要注意把这首乐曲的歌唱性表达出来,具体方法就是右手键盘的触键时要用连音的演奏方法,即尽量缩短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要在按第一个音的手指抬起的同时,另一手指才按下一个音键。但在每个乐句之间却要留有呼吸的间隙,不能连得太紧,以免让人听来就像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乐曲有弧线连结起来的就是一个乐句,每次要把弧线连结起来的音演奏完成后,再换风箱,就像我们说完一句话,或唱完一句歌曲后及时呼吸换气一样。乐曲标示的“mp”是较弱,“mf”是较强。结尾“rit”“p”是渐慢渐弱。表示要把乐曲奏的很有意境,在优美恬静的气氛中结束。这些表情都要通过控制风箱的强弱变化,把乐曲的要求体现出来。

  5、《赛船》德国民歌(小学音乐课本第2册18页) 这是一首活泼轻快的乐曲,右手键盘的音域也在c大调的高八度。仍然是原位指法,不用转换把位。但左手比以前的乐曲有较大的变化。全曲都是用八分音的低音及和弦分别演奏的形式出现。而且全曲都是运用三角指法进行演奏,(即四、三、二、三)。第一拍用四指按c低音,三指按c的大三和弦。第二拍用二指按转位低音c,后半拍还是用原来的三指再按一下c大三和弦。演奏g音低音及和弦时垂直向上下移动一个位置,指法运用都一样。 为了强调节奏鲜明的特点,低音手可适当按深一些,时间稍长一点,但又不能和后半拍的和弦完全连在一起。 所有后半拍的和弦则要按得短一些,弹性大一些,以表现出乐曲欢快的特点。右手触键也要用介于连音和跳音之间的非连音的演奏方法来演奏。让学琴的小朋友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把乐曲奏得轻快好听,从而对演奏手风琴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提高音乐素质、陶冶性情的目的。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手风琴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