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
卢米埃尔兄弟在他们的父亲老卢米埃尔所经营的照相馆中,学会了照相技术,并在后来帮助他们的父亲掌管照相器材厂的同时,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对待电影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爱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维观念。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对于“放映术”的发明、对于电影机器设备的改进,而是更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所存在的根本的时空观念的差别,根本的美学差异上。
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首先,爱迪生提供给他的“电影视镜”所放映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设置的一个被称作“黑囚车”的装置中拍摄出来的。而事实上,他的创造本身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在那个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的“窥视镜”前面,观赏者的“窥视”不过是一次次地重复着摄影师的“窥视”。其次,由狄克逊最先完成的50部左右的作品:《酒吧阎景象》、《安娜贝拉的舞蹈》、《拔牙》、《理发师》、《布发罗?皮尔》等等,其内容大都是简单地表现跳舞、拳击、变戏法、作游戏等等娱乐性场景。影片中的人物则是由爱迪生请来的演员为摄影机表演的,如同一张张“活动的照片”。这不过是套用了舞台剧的模式虚构的一些小节目而已。与此相反,卢米埃尔兄弟采取的是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的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比如,由路易?卢米埃尔最初拍摄的短片:《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代表们登陆》、《警察游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现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车的旅客、劳动中的妇女、划船出海的渔民、登岸的摄影师和街头行进中的警察等等。在这些作品中,卢米埃尔兄弟真实地捕捉和记录了现实生活的即景,使人们看到了自己身边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正如,乔治?萨杜尔所说: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①。
在路易?卢米埃尔所拍摄的作品中,就题材和内容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方面:
①乔治?萨杜尔的《法国电影》,第2页。
一、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工厂大门》,是以设在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家的工厂作为背景,拍摄下来的工人下班的景象。当工厂的大门打开,系着围裙的女工们和骑着自行车的男工们有说有笑地从工厂里出来,随后,厂主乘坐着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马车驶进工厂,大门又重新关上。平凡的形象,活动的人群初次出现在银幕上,令人们感到万分惊奇。而那自然、朴实的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景象,即使是今天的人们看上去,也会被其朴素的艺术魅力所感染。在以后的作品中,卢米埃尔更是以那些普通的劳动者作为拍摄对象,热情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比如:《木匠》、《铁匠》、《拆墙》、《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四部)等等。
二、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以自己最为熟悉的家庭生活为题材拍摄出来的影片,无疑是电影早期制作的最好的选择。在这一类的影片中:《婴儿的午餐》、《玩纸牌》、《下棋》、《钓鱼》、《金鱼缸》、《猫的午餐》、《儿童吵架》、《家庭聚餐》、《恬静的家庭生活》等等,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萨杜尔曾对这些影片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这些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同时又象无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家庭的社会记录片。卢米埃尔拍下了一些很成功的情景,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同自己一样的生活,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②。这些富有情调和诗意的影片,洋溢着家庭生活的情趣,同时充满了资产阶级的闹情逸致。
三、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卢米埃尔和他所培养的摄影师们,还将摄影机镜头对准了那些具有社会政治、宗教文化、实事新闻等方面的内容和状态进行拍摄,表现出了他们开阔视野和广泛兴趣。比如:《耶路萨冷教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日本内宅》、《代表们登陆》、《一艘新的船下水》等等。这些影先以不同的景别、角度,准确地拍摄出那个时代异国政治、文化的色彩与特征。同时,就今天而言,这些作品也’是我们了解、认识上世纪末的最直观、最真实可信的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