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考研>>备考资料>>影视>>正文

 

  第三节 乔治 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曾是卢米埃尔影片的第一批惊奇的观众。这位巴黎制造商的儿子,擅长绘画、喜欢魔术,有很好的文化艺术修养。

  成年以后,他买下了罗培?乌坦剧院,专门上演“魔术剧”。他一个人可以编剧、导演、绘景和制作木偶,还可以做魔术演员。是个天才的艺术家。当他第一次接触到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时,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向安东尼?卢米埃尔提出要购买他儿子发明的这个机器,但没能如愿以偿。梅里爱并没放弃这一愿望,几个月之后他从英国人手里买到了一台放映机。从此,梅里爱开始了他的电影创作生涯。然而,最初他所拍摄的一些影片并没有什么新意、独创之处,大多是对卢米埃尔的模仿,甚至连片名都是一模一样:《玩纸牌》、《火车进站》、《街头风光》等等。以至于,卢米埃尔至死都在谴责梅里爱的“盗窃”行为。1896年,一次偶然的机遇改变了这一状况,启发了这位魔术师的聪明才智。梅里爱在放映自己所拍摄的街头实景时,画面上一辆行驶着的公共马车,突然变成了一辆拉灵柩的车,这使得梅里爱感到万分惊奇。他便寻找原因,发现在拍摄那辆行驶着的公共马车时,机器曾出现故障,而当机器修好后重新转动起来时,一辆拉灵柩的车行驶到摄影机前,刚好被拍了下来。梅里爱由此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萨杜尔称这一发现对于梅里爱来说,如同“牛顿的苹果”一样,使他意识到手中的摄影机可以成为变戏法的工具,可以把他所熟悉的舞台魔术经验运用到电影当中去。而且,用电影来变魔术,显然要比他在舞台上容易得多、逼真得多。作为一个艺术家,自身的文化背景无疑决定着他在创作上的选择。此后,梅里爱发表了一份与卢米埃尔针锋相对的创业计划书,声称自己所要拍摄的是富有幻想的艺术场景,或是复制舞台演出的场面,它与“活动电影机”所放映的普通街景和日常生活情景等完全不同。梅里爱终于走上了一条与卢米埃尔截然不同的创作道路。

  《贵妇人的失踪》是梅里爱运用“停机再拍”的技术手段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一位坐在椅子上的贵妇人,突然不见了。这在拍摄时只需中断一分钟便可以做到。梅里爱用这种方法拍摄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影片。这时,霍布金斯的《魔术》一书在美国出版,梅里爱受这部有关幻术和特技照相的百科全书的影响,将“二次曝光”、“多次曝光”、“合成照相”、“画托”等等技巧借用到电影当中来,并发明了“叠印”、“模型”以及溶人、溶出和谈人、淡出等组接方法。作为“移动摄影”手法的使用,曾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出现过,但那不过是为了记录,使不动的东西产生运动的效果。而在梅里爱的影片《橡皮头人》中,“移动摄影”却成为一种电影特技形式的表现手段。

  不仅如此,在梅里爱看来“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至歪曲现实的新方法”①,具有突破时空束缚的无限的可能性。他几乎把发现和利用电影特技的本身当成了目的。从一个舞台特技专家变成了一个电影特技专家。他对于电影特技的发明与创造,为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给予后人以极大的启示。

  ①霍华德,劳逊的《电影的创作过程》,第10页。

  在梅里爱的创造中,有着更为宏伟的计划,他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并在巴黎附近的蒙特路伊,按照罗培?乌坦剧院的大小建造了一个玻璃屋顶的“摄影棚”。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个“摄影棚”,也是以后全世界电影制片厂效仿的模式。然而,这个“摄影棚”就像个大照相馆,“摄影棚”的一端是摄影机,而另一端是一个设有机关布景装置的舞台空间。用梅里爱自己的话说,这是摄影师的工作室和剧院舞台的结合。此后他的创作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虚假、封闭的制作空间,似乎是爱迪生表现模式的复现。所不同的是梅里爱运用的是自然光效“将电影引向壮观的戏剧道路,第一个拍摄了有华丽服装和涪大场面的戏剧、重现的历史以及悲剧、喜剧、歌剧等等”①。他“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应用到电影上来”②。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在梅里爱所拍摄的400多部影片中,最富有创造性、与众不同的样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乔治?萨杜尔的《法国电影》,第4页。

  ②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第27页。

  一、魔术片

  这类影片如同舞台上的“独幕剧”,一般都是些短片,主要是用于尝试特技的表现方式。如《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移动摄影)、《魔窟》(迭印法)、《多头人》(遮盖法)、《音乐狂》(多次曝光)、《乔治?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等等。这些影片以出人意外的机智,反理性的幽默吸引了当时的观众。甚至,我们今天的人看上去,也同样会为他在世纪初所创造出来奇异绝技感到惊叹不已。

  二、排演的新闻片

  这位银幕特技专家在创作中并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现实。相反,他却十分严肃地注视着现实生活。1898年,就在美西战争爆发的同一天,梅里爱在罗培?乌坦剧院上映了他的《哈瓦那湾战舰梅茵号的爆炸》,这是他根据土希战争排演的几个片断。就是在这些影片中,他也没有忘记对于电影特技的尝试与应用,其中海底景致、鱼群和海藻就是透过鱼缸拍出来的。当时上映这部影片表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思考。1899年,梅里爱又拍摄了《德莱罕斯案件》,这是当时轰动法国的真实事件。这一次梅里爱在摄影风格的表现上,例外地参照真实照片,运用新闻片的拍摄方法进行制作。摄影机置身于演员、以及被搬演的事件之中,那些混乱的人群在镜头周围不时地出现着景别的变化,梅里爱极为努力地再现着事件的真实。虽然这是经过搬演的现实,但它却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倾注了作者对这一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在这一部分影片中,梅里爱对于现实主义的追求,使他开创了电影“再现历史”的先河。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