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考研>>备考资料>>影视>>正文

 

  3、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达达主义电影中的超现实性的美学追求,最终导致超现实主义电影的诞生。正如文学和绘画从达达主义演进到超现实主义一样。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制作者们,在达达主义电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饱、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主要是受弗洛依德的影响,小部分是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搬上银幕”。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超现实主义成为许多先锋派电影艺术的最终归宿。谢尔曼?杜拉克拍摄的《贝壳与僧侣》(1927年),刘易士?布努艾尔拍摄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年),加斯东?拉韦尔拍摄的《珍珠项链》(1929年),以及曼?雷伊拍摄的《海之星》(1929年)等等,都成为这一时期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在这些具有戏剧因素,但缺少戏剧动作的影片中,爱情成为他们描写梦幻与现实相离异的主要对象。其中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被看作是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影片描写了一个禁欲而性无能的牧师幻想着和一个先后扮作传教士、将军和监狱看守的情敌之间为争夺一个女孩儿的故事,然而,影片在以一系列的画面去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时,却更多地突出了牧师的痛苦和悲哀,而缺少那个时代应有的幽默感,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大兴趣。此后,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萨尔瓦多。达利参加了剧本的创作),以描写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那一连串的梦境,从而进入人类潜意识状态的探索,并试图激起观众的内心冲动的影片,才真正引起人们注意,被视为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典型的代表作品。

  在影片《一条安达鲁狗》中,人物的梦境和潜意识状态,则是由一个个令人惊怖的恐怖事件和镜头连接起来:男人用剃刀将女人的眼球割开、街道上的一起车祸、半阴阳人凝视着砍断的手、钢琴上堆放的烂驴肉、企图一次强奸、掌心中的一窝蚂蚁等等。整部影片充满了暴力、**和古怪的幽默,突出了超现实主义作品不受理性和逻辑支配的特点。在《一条安达鲁狗》的表现形式中,与印象主义心理叙事和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相比较存在着共同之处,即影片中的景物和人物都是现实的,他们似乎对那些非现实的几何图形、线条等在胶片上作画的方式不感兴趣。自然他们也存在着不同之处:与印象主义心理叙事相比较,影片的剧情没有任何叙事逻辑可言,剧中人物的行为和动机也没有任何的心理依据,一切都是出自于一种原始的无理性的冲动。与克莱尔的《幕间休息》相比较,影片则失去了那种无忧无虑的轻松感,布努艾尔称“《一条安达鲁狗》是一种杀戮的绝望而激烈的呼吁”,它象征着20年代末青年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现实充满矛盾情绪的反抗精神。同时,影片还明显地从先锋派电影对于纯节奏形式的探索转向了对于内容的探索。而“这种富于含义的内容显然是属于幻想领域的。说得更精确一些,那就是要求使幻想不知不觉地变得比我们的感觉世界更真实和更重要”①。内心现实成为超现实主义者“唯一关心的现实”,正如克拉考尔所指出的那样:超现实主义者“深信内心的现实是远远高出于外部的现实的。因此,它们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本能活动、梦境、幻想等等,具体地表现出内心的生活流和它的全部内容,而毫不借助于故事或任何其他理性的方法。”

  活跃于法国‘20年代的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在对于电影美学充满热情、积极的探索中,尽管那些年轻的电影制作者们思想上还存在着某些局限,尽管他们的某些理论和主张还过于偏激,但是,他们对于“动态的造型艺术”的理解,对于电影形象结构的开掘,对于电影视觉语言的贡献都是无可估量的。仅就超现实主义而言,它在电影中真正地实现了超现实主义作家布鲁东的愿望:“(时间)被分割、被打乱、被消灭了。现在和将来不再互相抵触。生活在昨天或者明天,和生活在今天一样容易,甚至可以同时生活在昨天和明天”。这无疑成为50年代末再度兴起的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基础。同时,法国先锋派电影的实验精神也不断地激励着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电影艺术更具想象力、更新颖、更奇特、更深入的美学探索。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