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以后,法国诗意现实进入了后期阶段,这一时期有两位重要的人物——让,格里米庸和雅克?贝盖尔。
让?格里米庸曾先后是法国、德国等不同国籍的导演。他参加过先锋派电影运动,拍摄过纪录片。同时他也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和音乐家。由于他曾遭受到制片人的抵制,而最终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的抱负,反而被人们视为“被诅咒的电影家”。他曾拍摄的作品有:《为了一分钱的爱情》(1932年)、《皇家华尔兹》(1935年)、《奇怪的维尔多先生》(1938年)、《驳船》(1941年)和《天空属于你们》(1944年),等等。格雷米庸在战争时期参加过抵抗运动,这一经历锻炼了他毫不妥协的斗争性格,并影响着创作。他的影片的主题往往离不开血腥的战争和道德沦丧的表现。格雷米庸还和雅克?贝盖尔一道,摆脱了前期导演们的那种悲观和阴郁的格调,把诗意现实主义引向更为真实的现实主义。格雷米庸指出:“现实主义,即在人与物之间建立和谐和未知关系的同时,发觉人类肉眼未能直接发现的东西。”
雅克?贝盖尔出身于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在塞尚家结识了让?雷诺阿,他们以后成了好朋友。贝盖尔做过雷诺阿的副导演,从《布杜落水遇救记》到《马赛曲》,他们合作多年,友谊深厚,他还参加了影片《托尼》的剧本写作工作。战争时期,贝盖尔曾遭被捕,是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他的影片主题着重描写人类钩爱情,代表作品有:曾被米特里誉为“最佳影片”的《古比红手》(1943年)、获得奥斯卡奖的《安东和安东奈特》(1947年),以后在五、六十年代还有,描写黑社会的杰作《金盔》(1952年)、《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1955年)、《亚瑟?吕班传奇》(1957年)、《蒙巴纳斯十九号》(1958年)和《洞》(1960年),等等。贝盖尔一直渴望能够把电影从商业中拯救出来,他的这一愿望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实现。戈达尔曾评价贝盖尔说:“他忠于自己,从雷诺阿、甚至从更早的电影家那里学到艺术家的精神与使命感。唯有贝盖尔是最法国化的法国人”。
第三节写实主义大师让?雷诺阿
让?雷诺阿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象征。巴赞曾称他为——诗意现实主义的真正首领,并在《法国电影十五年》中指出:“在战前有声片的决定性的年代里,雷内?克莱尔不在法国,而让?雷诺阿的作品以其构思的独特性和丰富的美学价值,无可置疑地占据了‘黑色现实主义’之行列,但是它们是电影的先锋,从诸多方面预示着后来电影风格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演进”。
这位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儿子,曾做过电影编剧、导演和演员。他投身于电影事业,是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兴趣,而逐渐走向电影专业制作者的行列中来的。雷诺阿最初的创作并不成功。然而,他却从中吸取了经验,培养了自己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游戏性”的影片风格。
1928年,雷诺阿导演的反映失业边缘人物的《古城比武记》尚是一部默片。自从有电影开始,他导演了使他获得偶然成功、并成为他电影生涯转折点的《坠胎》(1931年)和《猖妇》(又名《母狗》,1931年)。其中《母狗》一片的创作,使雷诺阿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即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道路的开始。《母狗》表现的是一个年愈半百的诚实职员由于爱上了一个娟妓,而那娟妓既和他相好,又与城市里的流氓保持着关系,最终使者职员身败名裂的故事。这是根据一部平庸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然而,雷诺阿却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超越了小说的表现。影片以巴黎街头和男女主人公的家庭为主要场景,叙事空间影调黑暗、气氛浓重。这种对于故事地点、环境所进行的描写,以及与流氓、歹徒杂处的巴黎小市民米歇尔?西蒙的杰出表演,均使影片纳入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兴趣和范畴之中。1932年,雷诺阿的杰作《布杜落水遇救记》(又名《被救出水的布杜》)问世,这是一部描写巴黎流浪汉,多少带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作品。影片在表现环境时开始多次地使用景深镜头。1934年,雷诺阿导演了“对意大利电影有过重大影响并预示了新现实主义”的《托尼》。这部影片他与爱因斯坦合作编剧。“从1934年(《托尼》)起,雷诺阿便系统地运用了使整个电影文法得到革新的‘景深镜头”,。而美国电影只是到了1941年《公民凯恩》的问世后,才开始突破了传统电影剪辑的方式。正是在此意义上,罗贝托?罗西里尼、德。西卡尊他为先驱。《托尼》一片同时标志着雷诺阿独立制片的开始。他为经济和具有美学价值的电影开辟了道路,实现了电影生产制度所不允许的,然而,却是观众所期待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