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考研>>备考资料>>影视>>正文

 

  第四节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及误识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这个被人们认为:是介乎于诗和自然之间的一种概念的现实的诗意和诗意的现实的电影美学流派,随着战争的到来而逐渐走向消失。

  诗意现实主义的主要贡献:

  一、更新“现实”观念

  让。米特里曾对待意现实主义的“现实”观念,作出了极为准确的评价,他在《电影史》中指出:“实际上,这一风格中,电影家并非重复或复制现实,那伯仅从形式的表层上看,他们在模仿生活创造的活动,它的情感进发、它的内在运动,依据此点进行创作,仅仅只保留其最奇特、最具特色的那些方面。对真实的把握仅在于表达‘本质意义的’真理”。

  二、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

  坚持独立制片的雷诺阿,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使用景深镜头,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电影语法。他的创作实践为巴赞的“场面调度”的理论提供了实证,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电影银幕的创作。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对于“电影本体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发挥电影中的文学力量

  电影编剧使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影片在银幕上大放光彩,它再一次显示了生活自身的活力和电影文学的功力,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位置。这一时期的著名导演:克莱尔、费戴尔、贝盖尔都是自己所导演的影片的编剧,雷诺阿、杜威维尔也均参与自己影片的编剧工作。以新闻记者生涯起步的卡尔内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他自己的艺术观察力、鉴赏力与导演的功力,而另一方面则主要得力于来自超现实主义小组的诗人普莱卫文学力量的优势。普莱卫在拉丁区“双烟头”咖啡馆超现实主义的氛围中,培育了他那诗人的气质和才华,形成了他的创作灵魂,并成为支撑他全部作品的脊梁。

  这一灵魂远不是“悲观”二宇所能完全概括的。皮埃尔?马优曾中肯地指出:“这种从《兰基先生的犯罪》到《夜之门》的黑色和绝望,并不足以体现他的某种独特性,甚至统一性。普莱卫的创作是从悲观主义的印证‘之后’开始的。既然恶战胜了一切,腐化了一切,那么如果不返归本源,回到童年,人们又能到哪里寻到解救呢?从深层意义上讲,普莱卫的主题是一个:生活的信心只有在超越种种磨难之外,在与儿童目光的相接中获得。这目光就是诗,就是语言的魔力。但他使用的是生活的和惯用的语言,即最通俗的语言”。

  在诗意现实主义的创作中,突出的误识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忽视电影艺术的视听性。这表现在一些影片中,由于过于强调对白和编剧的作用,强调文学的作用,却往往忽视了电影首先是一门视觉性和听觉性的艺术,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这样的误识在帕涅尔的影片中极为突出。

  其二,艺术群体对个体的冲击。由于诗意现实主义时期的电影剧本通常出自于普莱卫、斯派克和让松等几位大编剧之手,因此,作品往往显现出某种近似性。他们都是依据同样的戏剧模式而构筑的,即一种搬到当代平民社会现实中的悲剧的模式。普莱卫、帕涅尔的门徒们一拥而起,这些平庸的模仿者匠气十足,抹平了电影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与个性。这一状况一直持续了多年,直到“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出现,才宣告结束。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