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考研>>备考资料>>影视>>正文

 

  第三节类型电影观念及其模式

  所谓的“类型电影”,是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所形成的不同的影片范式。在20年代末,美国类型电影:西部片、喜剧片、强盗片、恐怖片、歌舞片和战争片等,已经初具规模。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的制片商们在稳固的制片厂制度下,为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为迎合观众的欣赏趣味,为攫取票房的高额利润,愈加强化了类型电影观念。类型规范了影片的叙事时空和形式技巧,凡是不适应类型要求的题材和处理手法,均被视为有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类型和票房也变为衡量创作者能力的尺度,创作者必须抑制个性的发挥,就范于一定的类型模式。对于类型电影观念,在电影发展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看法和分歧,60年代前,电影史学家和艺术家们把好莱坞的“类型电影”看作是在电影工厂里按照固定的模式,成批量地生产出来的相互雷同的娱乐品而不是艺术品。60年代以后,“作者理论”则认为,在一部好的作品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作者”,并声称如果你没有看过某位导演的全部作品,你便不可能真正地看懂他的某部影片。这种极端的观点不过是对前一种理论的否定,是要显示美国电影类型观念的重要性。因为,在他们看来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得益于某种类型的传统,而不是导演的独特贡献。这与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不是去追求艺术流派,而是为确立类型电影的观念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在好莱坞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类型电影:喜剧片、西部片、强盗片和音乐歌舞片。

  喜剧片:我们这里所要谈到的喜剧片亦被称作为“疯颠喜剧”或“爱情喜剧”。由弗兰克?卡普拉拍摄的《一夜风流》(1934年),是这一时期这类影片的最初范本。影片描写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工业大亨的女儿(克劳迪?考尔伯饰)一个是玩世不恭的新闻记者(克拉克?盖宝饰)。两个人在经济萧条时期,一起经历了一次横跨大陆的长途旅行。由于他们之间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使得他们在不得已同宿于一间农舍时,在两床之间桂起了一张具有象征意义的毛毯。然而,当他们的差别在不断发生着的矛盾中逐渐崩溃的时候,那张毛毯也最终瘫塌了。两个不同经济、文化环境的代表,在影片最后的gc中大团圆。这种喜剧往往具有一个不确定的虚构的空间,作为叙事空间在起作用。其中突出表现的是那种特有的美国人的求爱方式,剧情和人物开始以对抗性的叙事布局出现,将滑稽戏和社会讽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主题的效果的目的。

  这类作品更多关心的是人物性格的完整性。萨杜尔曾注意到‘dd((一夜风流》确立了一种新的风格,它的主题已成为30年代的上百部爱情喜剧片的样板”。的确,在《一夜风流》之后,出现了大量的这类影片,如:乔治。库克的《假日》(1938年)、《费城的故事》(1940年);霍华德.霍克斯的《抚养婴儿》(1938年)、《他的姑娘星期五》(1940年)等等。托马斯?沙兹在《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中曾指出:虽然他们的喜剧各有不同“卡普拉的是疯疯颠颠的喜剧,库克的是爱情喜剧,而霍克斯的是疯狂的喜剧——但是所有这些影片对人物性格、社会态度和叙事格局的处理都是公式化的描写,这成为一种明显的类型”。这种类型虽然缺少相类似的图像符号——场景、服装和确定的空间,但他们仍旧有自己“最基本的成规化要素:在任何社会情境中的那对喜剧人物。”

  西部片:也被称作牛仔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的茫荒的原野,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烈场面等等。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树干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并将文学语言的想象的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西部片的神化,并不是再现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去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任何一种神化都是通过特定的戏剧性程式表现出来的。在西部片的神化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暴力的威胁,英勇的牛仔以及执法者除暴安良,结果几乎总是群敌尽歼。而那个牛仔大多是外省人,他见义勇为,并在做完好事之后就走掉,常常是使人感到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面来,也不知道他将到什么地方面去,像游牧民一样。在此之中,影片还要用一定的长度去表现,牛仔的邂逅,对纯洁的姑娘或女人一见钟情等等。而在暴力的冲突中去尽可能地表现牛仔的风度。由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又名《驿车》(1938年),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部片之一,这部影片既表现了个人的风度、道德规范,又充分地表现了一种社团的价值。影片的全部冲突在动作中表现出来。而开阔的荒野、封闭的驿车和黑暗的小镇,都为冲突提供了不同的环境。西部片的神化,也是关于马的神化。可以说没有马就没有西部片,马为西部片带来了强烈的运动形式和节奏效果。西部片有着极易辨认的图像符号,情节和人物的处理也是完全模式化、公式化的,托马斯?沙兹曾这样描述到:“一个孤独的西部人骑:

  马来到一个田园般的河谷,并被一名焦虑不安的农民指控为受雇于无政府的牧场主的枪手(《原野奇侠》,导演乔治?史蒂文斯,1953年);孤独的骑者在山腰上停下来观看铁路工人在他上面炸隧道,在他下面则是一批匪徒在抢劫一辆驿车(《强尼?吉塔》,导演尼柯拉斯?雷伊,1954年);远处传来一声火车汽笛声,一条黑蛇般的火车在平原的广阔空间里蜿蜒而行(《打死自由勇士的人》,导演约翰?福特,1962年)”。西部片的开头段落便会明显地看到它那将要展开的叙事冲突和基本叙事特征。这也代表着标准化生产的形式特征。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