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考研>>备考资料>>影视>>正文

 

  在影片风格的表现方面,摄影的创新是十分突出的。奥逊?威尔斯运用大景深、仰拍和阴影逆光等许多的摄影技巧,其效果是成功的。

  一、关于景深镜头

  巴赞曾认为景深镜头是场面调度手法上至关重要的一项收获,是电影语言发展中具有辩证意义的一大进步,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进步。景深镜头不仅影响着电影语言的各种结构,同时影响着观众和画面之间的思想联系,使画面空间的张力得以增强。巴赞在对《公民凯恩》等影片的分析中,发展了电影美学的观念,在他看来:a,景深镜头使观众与画面的关系比他们与现实的关系更贴近,视觉结构更具有真实性。换句话说,画面空间与实际空间更接近,从而减少了人为的痕迹。b、景深镜头的表现,画面多信息的处理,要求观众更积极地投人思考,甚至参与到场面调度中去。c、景深镜头的观念影响着对影片的构思,摒弃了蒙太奇的分割空间的形式因素,冲突在一个镜头内产生。这里我们对巴赞的景深镜头的理论加以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威尔斯的电影观念。

  二、关于仰拍

  在这部影片中,仰拍镜头的运用,使画面中出现了天花板的表现,这是空间形式的变化:a、改变了以往影片在摄影棚里拍室内戏时,房间不表现天花板的模式,这一形式的变化,首先是作为空间真实的观念被体现出来。b、天花板的出现增强了影片画面构图的造型感,特别是投射在天花板上街头霓虹灯等,画面中的光影的变换,既丰富了画面内部的造型空间,又扩大了画面外部的环境空间。c、天花板的设计衬托了人物形象的刻划。那个以极低的视角大仰拍而形成的所谓的“高大的形象”,以一种辩证的形式,塑造了凯恩这个失败的巨人的人物形象。

  三、阴影逆光的表现

  在《公民凯恩》中,光的运用与通常好莱坞影片的通堂亮布光方式也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区别。阴影逆光在影片中所起到的作用:

  a、光的使用不是为了表现明星的光彩,而是为了突出人物所处的空间环境的真实感。b、参与影片的叙事发展,特别是在表现凯思写他的头版“原则宣言”时的那场戏,凯思几乎是在半阴影的光线下完成了那份后来由他自己所背叛的“宣言”‘光在这里做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表现。‘c、光同样作为人物心理和人物命运表现,这在凯思和苏栅两个人物身上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

  四、移动摄影

  影片中摄影机的运动始终像一个人一样跟随着凯思,从而更为有效地展开了叙事,揭示了人物及人物的命运。a、摄影机在影片一头一尾的移动表现:片头摄影机向前推,跃进了有巨大“k”宇标记的上都庄园的铁栅栏;片尾摄影机又向后拉,跳出了铁栅栏,在写有“禁止人内”的牌子前停下来。这里移动摄影的运用,如同《最卑贱的人》一头一尾的摄影机运动一样,从视觉结构上为影片的完整叙事做了非常清楚的、富有视觉化地交待。b、在摄影机跟随着凯恩第一次来到苏栅的住所时,当凯思随苏栅进入房间后,他却把一直跟随在他后面的摄影机关在了门外,之后,苏栅把门打开:“我的房东是个正派人……”,这时摄影机又慢慢地运动起来,像一个好奇的窥视者进入了苏栅的房间。同时也使观众的感受如同摄影机一样,深入到叙事的发展中去。c、苏栅的第一次演出,摄影机不断地向上升,声音也随之出现着变化,最后摄影机看到了两个工人在做怪脸,这一视觉表现突出了人们对于苏栅声乐才能的评价。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