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三、四十年代的苏联电影,曾是苏联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提出,以及苏联电影艺术家们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创作实践,也曾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它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创作起到了一种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也同样是一种鼓舞。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它的影响,日本战后独立制片运动受到它的影响,我们新中国的电影创作的思想和方法,同样接受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还有许多民族电影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响。因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电影思想和电影文化现象。它成为有声电影以后,世界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极为突出的一部分。
第一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和声音进入苏联电影
1929年4月,苏共中央通过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五年计划,这曾是苏联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刻。从1930年一1934年,苏共党在农村的政策,消灭了最后一个为数众多的剥削阶级——富农,并在‘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爆发一场革命,走上了一条集体化运动的道路。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也在铁路、工厂、发电站等方面迅速地发展起来。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
1931年,苏联文学界在对自身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中,首先由高尔基倡导并与文艺界人士和党政领导同志一起,探讨和确定了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这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一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1932年,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开展了对于所谓的激进派“拉普”的错误倾向的批判,解散了“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等组织,其中包括受“拉普派”思想影响的“革命电影工作者联合会”。这便导致了一场使文艺作品从题材、样式到创作方法上全面的变革。在这一时期,苏联第一次发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致拉萨尔的关于悲剧《弗朗茨。封?济金根》的一封信,以及恩格斯写给朋娜?考茨基和哈克纳斯的有关论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那封信。从而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导,使苏联的文艺工作者得以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道路向前迈进。1933年,高尔基发表了“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章。1934年4月,在经历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的苏联文学界,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从此被明确在作家协会章程中。在章程中曾这样写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的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这个首先由文学界提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此后,便成为苏联其它艺术创作的普遍的指导原则。
苏联电影在这一经济、社会、文化的变革中,自身也经历着一场美学形式的革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提出与声音进入苏联电影几乎同时到来。而苏联人最初对待声音发明的态度,仍然和他们所采取的其它的经济策略一样,他们宁愿等待着自己工艺的完成,而不情愿花钱去购买别人的专利。实际上,据有关资料证明,苏联人对于电影声音工艺的研制,比美国人要早得多。但是,这种器械制造完成并开始投入影片的创作中,却是1931年的事了。在苏联电影中,首先运用声音的是“电影眼睛派”的吉加?维尔托夫,他在一些纪录片中开始了对于苏联有声电影的最初尝试。
然而,在有声电影理论研究方面,苏联人却并不落后。1928年,由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这三位蒙太奇大师所发表的那篇著名的《有声电影声明》,则是对于电影声音理论作出最早贡献的一篇文章。我们在前面“声音进入电影”的那一节中,曾有意避开了这篇《声明》,其目的就是要放在这一章中,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应该给予肯定的是,三位大师仅在声音出现的第二年,便能够在《声明》中,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声音出现,并同时又能够以不同寻常的思考表明了他们对于电影声音的艺术主张和美学观念,这的确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对此,劳逊曾深刻地指出:“俄罗斯艺术家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电影工作者更加意识到声音的潜力,因为他们对于安排银幕形象的指导原则进行过更系统的研究”。在《声明》中,三位大师认识到:声音“会给电影带来强大的新的表现手段,会有助于阐明和解决复杂的问题,而这在过去只依靠视觉形象的无声电影的不完善的手段,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这里如此正视和欢迎声音的出现,的确表现出了作为电影艺术家的敏于感受的能力。然而,对于这些在默片时代有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们来说,要他们完全超越自己的默片体系和美学观念,的确又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了。正如他们在《声明》中,同时表露出的那种茫然一样。而那茫然正是来自于他们对默片“蒙太奇”形式的表现手段所作出的判断。他们肯定地说:蒙太奇“是电影文化所依据的一个不容争辩的原理”。他们所创建的“蒙太奇理论,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好莱坞电影的剪辑方法。这种剪辑方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要把更为深层的含义通过一种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们强调单镜头的表现力,强调镜头与镜头之间所产生的对比和冲突的效果。然而,声音的出现,对话的出现,特别是最初同期录音的使用等,却十分明显地构成了对于蒙太奇理论的极大威胁。大师们由茫然变得担忧,他们担心这样拍下去的电影很可能会成为“戏剧演出”,会被语言所控制而去讲故事。从而改变“不连贯性”的剪辑,成为“连贯性”的剪辑。这在当时虽然有其默片蒙太奇理论的局限,但同时也非常富有预见性,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发展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声音的出现几乎改变了默片时期的蒙太奇理论和风格。甚至,电影再次被戏剧、文学的观念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