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考研>>备考资料>>影视>>正文

 

  三、小津安二郎影片的民族化

  小津安二郎在日本民族电影的发展中,似乎占有比沟口健二更为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同沟口一样在掌握了西方的电影手法之后,却又与沟口不同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区别与任何体系叙事系统,并突出了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观念。

  而他那被称作“顽固的自信”的独特风格,使人感到似乎只有小津才能拍出真正的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电影作品。50年代小津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国际大奖,但是到了七、八十年代小津却风靡世界,特别是西方电影界纷纷收集小津的影片,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电影文化形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通常是以现代日本家庭生活作为题材,描写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爱和夫妻之间的摩擦与和解等等。呈现在表面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情昧。然而,对于熟悉习俗的日本人却能够从中享受到一种特殊的品味,这种品味渗透着许多属于这个民族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的体验。日本人在接受不我们曲佛教:禅宗思想之后,曾把它作为民族的精神核心,符合了日,本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日本人强调这其中所具有的“静”(形)和“定”(神),并在日本茶道中作了集中的体现。而在观看小律的影片时也同样具有这种安静、平和的体验。小津的影片没有过激的情感冲突,没有过于强烈的运动感,一些都是通过微妙的表情和语言,通过精心安排的富有含义和舒缓的情节表达出来。小津的影片对于日本生活习俗的表现也是非常准确和细腻的,其中关于人物对话、坐态的安排就很具有典型意义,他的影片中的人物在日常对话时,要么同坐在酒吧的柜台前,要么跪坐在锡锡昧上,人物总是双方共同面向一个方向,而避免面对面的谈话。佐膝忠男曾分析认为、:这样一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能乐”的演技相同,同时也与中国和日本的古代风景画中的人物的传统姿态相当。实际上,这种人物对话姿态的处理,也体现着一种民族心理习惯,西方人在对话时习惯于面对着面,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他们认为这是对人的尊重。然而,日本人则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对话时注视着对方的眼睛,简直是在窥视别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种不尊重人、不礼貌的表现。

  小津影片中遵循民族文化、心理的处理方式,在画面构图的视觉形式上形成了极富民族性的特征。

  在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中,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征的形式表现,比如:以既符合日本建筑的空间,又体现出对于人的尊重钓稍稍仰起的视角;以稳定的幽雅、达观的画面构图;以摄影机处于一个聚精会神的倾听者位置拍摄的人物讲话的正面处理;以场景转换时展示叙事空间的过渡镜头;以富有连贯性和视觉节奏感的切换,等等。小津始终一贯的形式处理,形成了自己适合于民族审美要求的个人风格。因此,吸引了日本的电影观众。同时,这种区别于任何形式系统独特风格,也使得异邦民族感到新奇,并把它作为一种民族电影文化的特殊形式领域接受下来。小津在近40年的电影创作生涯中,共拍摄了约55部影片,为日本民族电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四节日本当代电影的发展

  进入60年代,世界各国电影都面临着来自电影的故乡——法国“新浪潮”及“左岸派”的冲击。欧洲a级国际电影节也都把目光集中在具有新观念、现代感的法国电影上。同时,在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着另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电视的冲击。在日本,面对来自这两方面的冲击感受最深,压力也最大。他们的电影创作必须有所新的突破,不然就会失去原有的声望。而电视在日本也已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普及6第一次,1954年皇太子结婚,黑白电视普及。第二次,1964年东京奥运会,彩色电视普及。这两次电视进人家庭的普及,对于日本电影经济和制作等都逐渐地形成了深刻的冲击。虽然,在60年代的头两年,日本电影在产量和观众的数量上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战前派和战后派仍旧继续着他们的积极创作,但危机却已经摆在了他们的面前。这时一批年轻人开始出来迎接挑战,他们的创作明确把自己与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区别开来,并与世界电影倾向和潮流产生共鸣。由于他们不满旧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便出现了日本电影史上的第二次独立制片运动。他们的电影创作使得日本电影发生了深刻变化,并被国内外电影理论界称之为:日本电影“新浪潮”的出现。

  日本电影传统手法的创作特点是:结构松散、节奏缓慢、注重风景、情调悲观,新一代电影导演一反传统的过去,赋予作品强烈的时代感,从自然风景的描绘深入到人物内心的剖析,简洁明快,标新立异。

  60年代日本反对“安保条约”的斗争深入社会生活中,这便使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年轻导演们的作品大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大岛猪的影片《日本的夜与雾》、《青春残酷物语》中,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关于“安保条约”的斗争。特别是《日本的夜与雾》这部影片对于大岛洛非常重要。他说:“我的导演生涯正是从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开始的。”反对安保条约的斗争标志着战后日本艺术命运的一个转折。大岛渚亲身经历了这场斗争。然而他看到了令人可怕的另一面:这场斗争首先在反抗运动内部发生崩溃。他决心拍出这样一部影片,要在日本电影中记录下这一场斗争,他做到了。大岛渚因《日本的夜与雾》的成功被视为日本电影“新浪潮”的旗手。的确,这场斗争激励着艺术家们去思考,它“带来了艺术命运的转折”。《日本的夜与雾》全片大约60个镜头,大段大段的台词用来表现人的内心和思考。虽然镜头长而单调,但与传统的电影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借助一个政治题材,探讨了“时伺、空间、现实和觉悟之间的顺序安排及其相互关系”。影片博得日本电影评论界的高度评价,nhk授予大岛渚“新导演奖”。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