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考研>>备考资料>>影视>>正文

 

  24塔尔科夫斯基

  被伯格曼称为“我们时代最重要的导演”。cn作《伊万的童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科幻片《日光》偏重对未来人类生活的哲学思考。《镜子》既是自传性的又是实验性的,影片将梦想和现实、童年的记忆和正在经历的婚姻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最后一部影片《牺牲》中,倾向于诗意和神话,大量使用哲理式对白,依赖冗长的慢速移动镜头来创造自己的风格。

  ①强烈的道德严肃性是塔的影片显著特征。他希望电影是一种艺术,不是娱乐,而是对道德和精神的关照,为此他不惜极端地苛求自己和观众(在《雕刻时光》中清楚的表白)。塔影片表现了一种超越不同政治体制的主题和风格连续性发展。②它们探索他所认为的永恒主题:信仰、爱、责任、忠诚及个性和艺术的诚实。特别是他的最后三部影片,对东西方行尸走肉的物质主义、依赖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和反人道的毁灭自然环境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对长镜头的日益倚重意在将人物和观众的经验融合起来,并将观众从像爱森斯坦这样的导演通过剪辑技巧实现的预制和操控中“解放”出来。

  塔的电影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创造了一个充满力量、神秘多义和梦幻真实的电影化世界。《伊》的梦境以其鲜活和动感的影像明显区别于日常世界,《日光》和《镜子》中那些幻觉式的场景直接诉诸观众的下意识层面,而《跟踪者》《怀乡》特别是《牺牲》,梦幻和记忆已经弥漫到整部影片之中。通过这种手法,塔超越了他怀疑的理性和科学的分析,直接将美丽而又强烈的影像诉诸观众的感官。

  25.戈达尔

  他是以法国“新”最大胆的革新者的身份登上世界影坛的。他的影片被认为是最政治化的电影,不仅因为他的题材内容,更因为他坚持不但要拍摄“政治电影”,而且要“用搞政治的方法来拍电影”,他的中心主题包括金钱、两性、政治和作为表达工具的电影本身。他是一个具备强烈浪漫驱动力的物质主义者、一个具有明显存在主义倾向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受到好莱坞电影经典主义侵染的同时,他的影片又具备欧洲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创造出强烈的、令人愉悦的文人化视听效果。

  戈达尔相信蒙太奇和场面调度不一定要发生冲突,两者可以互相包容,双方都是极具灵活性的语言,在《中国姑娘》中,戈达尔就使用墙壁分割的画面代替蒙太奇。他从创新的类型犯罪电影和强调女性性感之谜起家,《筋疲力尽》《局外人》。1963年与好莱坞联合拍摄的《蔑视》对好莱坞体制和商业电影哲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的《东风》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压抑的影片之一。

  与传统电影的“叙事连续性”和“认同感”取悦和满足观众相反,戈达尔的影片则以“革命的”影像和观念警醒来改变观众。他通过割裂来瓦解主流电影的传统组织,并将被瓦解的各种渠道的媒体元素重新进行电影化的符码组接,将声音与影像、时空与空间、人物与演员以常规的法则联合起来。传统电影符码系统的摒弃,导致了戈达尔电影的复调对位效果。他的作品激动人心之处在于对电影和政治提出了多重质疑,特别是在电影制作中率先应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手法,并从此独步世界影坛。

  26.美国“作者电影”理论

  1962/63年的《电影文化》上,萨瑞斯刊载了美国“作者电影”理论的开山之作。认为一种有意义的风格将“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融入一种“个性表达”之中,导演以次来冒险反抗所谓的“标准化”。因此,批评家必须警觉注意导演个性和导演用以工作的素材之间的张力。

  萨瑞斯为所谓“作者”提出了三个识别标准:⑴技术能力⑵鲜明的个性⑶从个性和素材之间张力中呈现的本质含义。

  “作者论”在电影批评史上成为优于其他的特权性理论,而导演也成为制作过程中超越其他一切的决定性因素,由此,也就动摇了有关意识形态是唯一自然的理论的说法。

  “作”对被忽略的影片和类型进行了有效的拯救,它将导演拔高到作者的地位,并从“文人式高雅艺术的偏见”中挽救了惊悚片、恐怖片和西部片这样的电影类型。“作”对电影理论和方法论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将关注的重心从“什么”转向“怎样”,展示风格本身具有其个性的意识形态的甚至隐喻象征的回响。“作”率先将电影理论带入高等学府,在合法的电影学术研究中扮演一个主要角色。“作”还为即将出现的“新好莱坞”准备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