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高考>>高考交流>>家长助考>>正文

 

    孩子高考不是要完成您的心愿

    无论对家长还是孩子来说,根除高考焦虑的根本方法是:正确认识高考的目的。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高考时为什么如此紧张焦虑,是因为他们赋予‘高考’太多其他的意义。”胡慎之说,“以下五种高考目的,在家长中比较普遍。一是光宗耀祖,认为孩子应该考上名牌大学来为家族争光,这样在亲朋中间就更有面子;二是自我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愿望没有实现,就希望孩子能够做到,借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三是极地反击,由于某种原因,一直生活在自卑中,觉得孩子要是考上好大学了,自己就能出人头地;四是高iq低eq,认为成绩决定一切,成绩好了,考上好大学了,一切都不成问题了;五是成为自己,这类家长自视优秀,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必须优秀。”以上五种表现虽有差别,但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认为父母利用高考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把高考当做是自己的事,他不会产生要对高考负责的态度。如果他是“自我牺牲型”的考生,这些“期望”就成了埋在心里的压力,一旦发挥不好,没有达成期望,很可能引起心理、情绪的强烈波动,引发问题;如果他是“漫无目标型”或者“笑傲江湖型”,很可能更加不把高考当回事,甚至逆反消极对待。

    所以,对家长来说,“首先应该对高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它看做是孩子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点,而不是一个结果,更不是达成自己某种心愿的工具。同时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高考,既认真对待,又不当做是唯一的道路而过分紧张。”胡慎之建议说。

    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

    那么,高考临近,对那些一时难以从根本上转变认识,根除焦虑情绪的家长,应该如何缓解焦虑?

    胡慎之给到一些实用的“处方”:首先,高考是孩子的事情,18岁的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他能够对自己负责,如果这个时候他还不能意识到这点,那么你的担心更是多余;其次,“你替代不了任何人”,家长要明确,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你不能替代他,所以该放手就放手;再次,家长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不要因为高考而打破家里原本的生活秩序,这会给孩子带来无形压力;最后,如果家长还是感到焦虑,那么请务必提醒自己,“焦虑是我的,不能让孩子承受”。

    “家长除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在帮助孩子减轻焦虑上还能够做些什么?”胡慎之提醒,家长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和原则,帮助孩子减轻压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高考,要充分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有了饱满的自信心,孩子就有积极的心态。

    家长要学会真正的倾听,家长会倾听,孩子就会乐于向你倾诉,倾诉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要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和机会尽量多一些,一起吃吃饭、聊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多陪孩子娱乐。同时,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他们,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空间。

    另外,要帮助孩子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因人而异地制订复习计划。一般学习5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学习之余,要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听听音乐,散散步,不要一味地打“疲劳战”,否则会使孩子心情急躁,事倍功半。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