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鼓励法
某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演奏中出现某些问题,则首先指出其缺点。总是带有一些否定的意思,学生被动接受并加以改正。这样的处理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则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并失去其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害怕在演奏中出现差错而受到教师的指责,但有时越是害怕则越容易产生错误,这样的恶性循环,为演奏时怯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卡尔·弗莱什说过:“不论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什么情况,永远不要让学生带着没有希望的心情离去。”【1】有时候表扬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学生情绪低落或产生自卑的时候,老师的一句鼓励语言,可能对这个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人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以欣赏者的角度去评判学生,首先用鼓励的语言肯定学生在演奏中的成绩,然后再严格指出其不足之处,学生则非常乐意接受这一方式,主动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配合加以改正,这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学生在音乐演奏时的自信心也得到较大的提高。众所周知,自信心在音乐表演中对减少怯场,成功地演奏音乐作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想象法
音乐是抽象的,它需要想象、感知和体验。音乐的一切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想象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体现的桥梁【2】。因此,想象是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本人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亦相当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把通过想象从而获得的情感体验或领悟到的意境,融入到演奏中去,变成一种潜意识的表现。那么音乐表演会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更能打动听众,引起共鸣,而学生在临场表演的紧张和胆怯也得以控制,甚至克服。因而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每次教授新的音乐作品前,首先介绍作曲家和音乐作品的一些相关内容,比如作曲家的生活经历、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等,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把音乐作品与自然风光、绘画、诗歌、散文、电影等等联系起来,把音乐作品转化为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例如在教授《牧歌》这首曲子的时候,在介绍音乐作品的相关信息后,引导学生在进行这首曲子的练习或演奏时,联想到广阔无垠、茫茫无际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坪,白白的羊群,悠悠的歌声,朵朵白云在天上飘啊飘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通过想象,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表现上了,怯场的心理自然就少了。
(三)多为学生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
正如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所言:“我要建议你尽可能多地演出,去为任何人演出,举行音乐会或学生音乐会。演出得越多,得益越多。”【3】经常地登台表演能使学生从心理上适应并喜爱音乐表演的环境,这是减少和避免怯场的又一个重要方法。
1、从客观上给学生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
舞台经验是逐步积累的,不可能一次到位。因此,无论是教学单位的汇报演出音乐会,或是与外界交流的音乐会、自己在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我都尽自已的能力,争取一切机会,多让学生登台演出。另外,每年部租借一个场所举行学生演奏音乐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登台表演,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邀请学生的家长共同参与。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起到逐渐地熟悉舞台气氛、灯光、舞台感等环境的作用,有效地避免怯场。
2、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比赛
每年都组织一些成绩突出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在比赛中检验学生演奏的水平,舞台适应的能力。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进步,积累经验,吸收教训,为进一步达到更高的目标,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有一个学生,以往每次演出或比赛,心里总是很紧张,不能发挥自己原来的水平,有时甚至会产生较大的失误。
后来我用上述的方法指导她学习,并鼓励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她的怯场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进。于2001年广东省和全国少儿小提琴比赛分别获四等奖和鼓励奖。
为了克服学生在小提琴演奏中的怯场这一现象,笔者在从事小提琴的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我们仍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着更科学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