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考研>>备考资料>>音乐>>正文

 

  在聂耳的电影歌曲创作中,描写我国工人思想、感情、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也占有一定比重,如《大路歌》、《开路先锋》等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痛苦生活,更对埋藏在他们内心中强烈愤怒和仇恨,以及他们迫切要求自由解放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力量做了生动地描绘,在他的笔下,“中国工人阶级已不再是一群消极的被压迫者,而是中国革命的先锋,是新社会的缔造者。”(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54页)

  《大路歌》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大路》写的主题歌。影片通过对筑路工人顶着严寒酷暑,冒着敌人的炮火修筑“自由大路”形象的描绘,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齐心要求抗战的愿望。单三部曲式结构加上“哼呀咳嗬”的衬词以及粗犷、刚劲的旋律,把我国工人阶级坚强意志和抗战到底的决心表达出来。

  聂耳在电影歌曲创作中还创作了许多抒情性歌曲,如《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飞花歌》等。这些歌曲所反映的题材、内容,也是以当时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痛苦生活以及他们的思想感情。在《铁蹄下的歌女》中,聂耳以其深厚的阶级感情为一个被旧社会损害的、被人们所贱视的女性向全社会发出了沉痛控诉,整个歌曲音乐是悲痛、深情的,但又富有强烈的戏剧性。不仅如此,歌曲还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这个女性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热情,是对在三座大山压迫下一个受尽生活折磨、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写照。

  聂耳在《塞外村女》中用分节歌形式所强调的是一种比较朴素的民间风格,音乐的性格深情而含蓄,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普通贫苦农村的少女形象。

  其他电影音乐创作

  赵元任于1934年为影片《都市风光》创作的插曲《西洋镜歌》;冼星海1936年秋为电影《壮志凌云》所创作的《拉犁歌》;1936年为电影《夜半歌声》创作的主题歌,均是30年代一首杰出的艺术歌曲。贺绿汀在这一时期也为《乡愁》、《十字街头》、《马路天使》、《都市风光》、《胜利进行曲》、《渔家女》等电影创作了一批很有影响的歌曲。《天涯歌女》、《秋水伊人》、《四季歌》的创作风格对后来的通俗歌曲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电影音乐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这些电影音乐“成功地运用了几乎所有歌唱形式”,对电影的画面进行了恰如其氛地衬托和补充,在很好地配合电影剧情、塑造人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借鉴。

  电影歌曲这一外来的音乐形式不仅成为我国音乐构成因素,同时也是我国现代音乐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浏览次数:     已有位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音乐考研资料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