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四要素:
1、创作
艺术的主体性问题:艺术家的自觉能动意识。商业化文化思潮对主体性的压制。文革集体化对主体性的压制。
艺术的创造过程:体验——构思——传达
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意称物,情以物迁”“以文逮意,辞以情发”
创作过程:农夫和厨师的职业统一
艺术积累,体验,深化表达过程。
物——意——言——相统一
移情:德利普斯“美感不在对象,而在主体的生命灌注”
形象思维:灵感——顿悟式突如其来的状态
集体无意识:潜在性,生理进化,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心理积淀。
文化心理结构——审美意象(创作构思中产生)
艺术流派,艺术风格(区别)
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语言——形象——意蕴
物境——情境——意境
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这是中国古典最核心的审美范畴。
大中华审美理想集中体现。
“远——古——高——逸”“能品何品,神品逸品”
“象外之象,韵外之韵,味外之旨”
艺术消费:
接受美学: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于德国。尧斯、伊塞尔(代表)
召唤结构:强调文本的空白,期待接受者的补充。每个人的心理文化图示结构不一样。第二文本的创造,艺术文本的无限开放性。
期待视野:独特的文化心理图示。包括定向期待视野和创新期待视野。
审美预挫
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化理论派别,20年代。
审美惊奇感的营造:让熟悉的东西陌生。“最熟悉的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