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萌芽幼年时期(1907年文明戏—五四运动)
(2)酝酿时期(20年代—30年代<雷雨>出现之前)话剧的命名:田汉和洪森,北方的陈大悲和南方的田汉(南国戏剧社)
(3)成熟时期30年代<雷雨>三一律式(有古希腊,易卜生,莎士比亚,佳构剧的影子),其后的<日出>(学高尔基)<原野>(学奥尼尔)<北京人>(转向契诃夫)夏衍<上海屋檐下>田汉的街头剧形式新颖<好一记鞭子>(三出小戏)即<三江好><最后一记><放下你的鞭子>
(4)黄金时期抗战a国统区以重庆为代表,郭沫若<屈原>等b上海孤岛李健吾杨绛<弄假成真><称心如意>c40年代后期解放区延安戏剧活动秧歌和话剧民族化运动:北京人艺的焦菊隐和上海人艺的黄佐临(南黄北焦)1957年反右,话剧寒冷的冬天到来,只有八个样板戏.改革开放后80年代探索戏剧的出现北京人艺的高行健编剧;<桑树坪记事>朱晓平编剧;<狗儿爷涅磐>
推荐补充材料董健<戏剧艺术十五讲>北大出版社,其中的两讲关于中外戏剧的历史线索